“我看了看这里的山,上边的植被不太密,应该好走一些。不过即便是这样,保守估计也得走十多个小时才能到。先去填填肚子吧,吃饱了再说!”林大个儿用手在图上边量边说。
我们抬头朝村子里望去,果然有一家在屋外用石头砌了一个高高的烟囱,三个人背起包,朝着那户人家走去。
村子里的房子稀稀拉拉散落在平缓的山坡上,每户都没有院墙,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果树。我们没费劲就到了那个高烟囱的房子前面,见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劈着木头。
我们上去打了招呼,那对夫妇先是一愣,后来听我们说是宝鸡的一位小伙子开车送过来的,一下就热情起来。
男的把我们让到屋里坐下,女的下厨做起饭来。没多久,三碗油光五彩的臊子面就端了上来,我尝了一口,酸辣薄筋,非常地道。
吃着面,我们就和男主人攀谈起来。他自我介绍说姓孟,叫他老孟就行,儿子二十多岁了,就在我们住过的西凤大酒店打工,和开川汽野马的那位小伙子关系很好,所以,有人到赤泉镇一带来游玩,小伙子就介绍到他家来,久而久之,这里成了很多驴友的大本营。吃饭管饱,睡觉管暖,临走的时候自己看着留下点钱就行。这样,两口子不但有了一些额外收入,还可以经常听到他们儿子的消息,也不至于闷得慌。
老孟问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告诉他要到老君台去。
“老君台?”他听了之后似乎很诧异。
“怎么了?没人去那里玩吗?”林大个儿问。
老孟摇了摇头,随即告诉我们,老君台原来算是个不小的村子,比赤泉镇还要大,有七八十户人家,远近闻名,连西安都有人慕名而去。为什么呀?因为这个村子出寿星,是个长寿村,最多的时候全村一百岁以上的老人有小十位,八九十岁的都算小的,人们都说那里是太上老君炼过丹的地方,留下的有仙气。可是就在前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不但长寿的没了,年轻的也都接二连三莫名其妙地夭亡。当时连省里的专家都来调查原因,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什么,后来也就走了。
“政府没人管?”我问。
“管啦,乡里给重新找了块空地,让老君台的人都迁出来,盖新房的钱自己出一半,乡里出一半。现在那个村子死的死,走的走,应该早就没人了!本来老君台山好水好的,老有人大老远地背着包,就跟你们这样,去那里玩,也沾沾仙气。现在,仙村变成了鬼村,恐怕早就没人敢去喽!”
“没人敢去?临近就没别的村子?”我听着老孟说的有点不可思议,禁不住问。
“临近?赤泉镇就是离得最近的村子,也得一天的路程!你们外地人不知道,山里的日子太苦,我们赤泉镇还好点,起码还算有出去的路。再往里去,路都没了,种果树也换不成钱,山上土太薄又种不了庄稼,日子怎么过?这些年呀,老人还恋着点儿家,年轻的能搬的都搬出来了!这一带的山里,村子不多喽!”
☆、第53章 在山的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