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红日缓缓升起,艳丽的光芒劈开了薄薄的晨雾,原本寂静的大地,霎时变得喧闹起来。
多尔衮尽出精锐骑兵,满洲正白旗、镶白旗,所有的汉军旗,大营内只剩下数百蒙古旗骑兵留守。
昨日洪承畴回来之后,他将宁完我痛骂了一顿,谁让他在背后污蔑忠贞的洪将军?
洪承畴与宁远城内的天命军约战,对大清有百利而无一害。
城内的天命军如果怯战,说明大清骑兵的威风尚在,即便撤军回盛京,天命军的步兵也不敢向北方的义州渗透,更不敢衔尾追击;
如果天命军敢出城决战,那是最好不过了,这是给他翻本的机会!
多尔衮没想过战败,如果连野战都不能获胜,大清的骑兵将来还怎的南下,甚至虎视山海关内的河北之地?
虽然天命军的人数稍多,但大清的骑兵,在战场,谁不是以一当十?面对汉人步兵的时候,从来都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如果汉人龟缩在城墙的后面,大清的骑兵或许没什么好办法,一旦出了城,那是送死,无论来多少,都是大清勇士的军功。
宁远城的东门和北门,也是缓缓打开,第三营第一师、第二师四万步兵分别从春和门、威远门出城,他们出城门之后,并非直接赶往约定的战场,而是在横亘城外的三道壕沟,搭建了许多木桥,万一战事不利,城外的士兵可以沿着木桥返回城内,如果鞑子的骑兵追击过来,只要将木桥毁了,骑兵便无法越过壕沟。
第一师的第三团刘廷杰部、第四团毛显部并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东、北城外的壕沟,预备接应城外决战的士兵回城。
其余的三万士兵,第一营两万骑兵的护卫下,迈着坚实的步伐,精神抖擞地来到东北角的战场。
三万步兵当,第一师的第一团、第二团装备了步枪,做为军的前部,他们分作三排,很快便摆出战斗阵型。
第二师两万步兵,则跟在第一师枪手的身后,万一第一师的枪手们抵挡不住骑兵的冲击,他们将以生命为代价,全力掩护第一师枪手们撤退,等枪手撤退完毕,他们才能相时而动。
第一营四个团两万余骑兵,分列军左右,护卫着步兵的左右两翼。
李自成已经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洪承畴约定的目标能够实现,这些步兵都是摆设,并不需要参加战斗,最多是战斗结束之后,帮着骑兵打扫战场;
万一洪承畴的目标没有达到,或者洪承畴根本是诈降,步兵才会排用场,便是撤退回城,也是留了后路,有壕沟的枪手们接应。
李自成唯一担心的,便是战场一万枪手不够,鞑子有三万五千骑兵,如果全部出营攻击,便是齐射,也未必能挡住“快如风”的骑兵。
万一路的枪手被鞑子骑兵攻破,即便第二师的步兵顶去,加两翼第一营的骑兵,很可能还是混战的局面,结果无法预料……
李自成默默在心祷告:天主保佑,洪承畴幡然醒悟,为天命军建功,从此洗去“han'j-ia:n”的名声!
辰时,宁远城的西北方向,天命军与大清的骑兵都是严阵以待,双方都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只等着最后的军令。
多尔衮朝着对面看了眼,果然像洪承畴说的那样,参加决战的天命军,只有区区五万,两翼各有一万骑兵,军则是三万步兵。
或许城内的守军只有五六万!
他的嘴角显出冷凛的笑意,只有五万士兵,想与大清的三万五千骑兵决战?难道天命军也是缺粮,希望早日结束战斗?
多尔衮的心充满期待,只要击溃对面的天命军,再拿下宁远城,即便被山海关所阻,最终要撤军回盛京,这次南下,也是值得的,宁远城攻打了好几年,一直未能取得进展,它像天堑一样,阻挡着大清骑兵南下……
洪承畴一直微缩眉心,心十分忐忑,他不敢与多尔衮靠得太近,而是稍稍靠左,与汉军旗在一起。
多铎催马来到多尔衮的身边,脸露出兴奋的光芒,大声道:“摄政王,勇士们都准备好了,让臣下的镶白旗打先锋吧!”
“不,”多尔衮的目光霎时变得阴厉起来,“今日的先锋,由汉军旗出任。”
“为何?”多铎不解,“镶白旗从来战无不胜,他们汉军旗刚刚吃了败仗,士兵折损过半,摄政王为何信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