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说的没错,挺有悟性啊,这个名家就是你们现代辩论这件事情的鼻祖,就是喜欢辩论什么的,所以理论也都是很矛盾的。不过在那个时候,这个名家可是很有特点的学派。”
“我就不明白了,这个名家的人,就是靠着一张嘴就在先秦的时候立足了?”我问。
“倒也不是,据说名家的祖师爷是一个非常有大智慧的人,可以做到不入庙堂便知天下事,言语激昂,指点江山,但是他之后名家后继无人,这才慢慢衰败。到了现在甚至不为人知。”蓟子洋说。
“原来如此。”我说。
“不过名家毕竟是小众群体,下面来说个大众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农家。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农家的门徒众多,是所有的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的。规模最庞大的,同时在当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不过他们也因为人数众多,不便于管理,所以并不是十分的团结。对于农家。当时的态度褒贬不一,农家的核心人物自认为是上古神农氏的后裔,所以自视极高。最初的时候甚至自负的以为,嬴政是人类的皇帝,恐怕不敢对神族的后裔有所企图,结果错失了最佳的反抗时机。到了后期,才开始阻止对抗秦朝的人手,却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堪大用了。另一部分的农家门徒,口碑却不怎么样,农家里面也有一些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门徒,他们可怜但是也可恨,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许多人在加入了农家之后,********,反而开始胡作非为起来。”蓟子洋说。
“那这么说这个农家也不是什么大家了,做派这么随便。”我说。
“农家只是因为人数众多,所以管理不善才变成了这个样子。不过农家留下了不少的农业方面的典籍,因此称为大家也无可厚非。”蓟子洋说。
“好吧,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我说。
“还有杂家,杂家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它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这个杂家不就是杂谈么?就靠着抄袭别人家的观点,就算是自成一脉了?”我说。
“这你就不知道了,虽然杂家没有什么自己的独到理论,但是能够把各家的所长都结合在一起,归纳总结也是一个能力。你想想单单是把其余各家的学术都通读一遍,弄清楚里面的理论,就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蓟子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