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主任的脸又黑了下去,这白a怎么各个不通人情,不可理喻。
他站了起来,道:“我愿意主动辞职。”
瞿阳明看了一眼郁彬,后者正低着头似乎在跟儿子交流着什么,他皱眉道:“芳菲,你呢?”
“我接受学校的所有处分。”
会议室短暂地陷入寂静,江献道:“校规里面没有针对这种事情给出相应方案么?还是说只针对学生。”
在座人面面相觑。
郁里的手指离开父亲的掌心,郁彬微微拢掌,抬起了头,道:“郁里认为,客观来说项衍老师确实有违规行为,妨碍了校规的公正公平,但出于人情,他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能够理解的原因是他在这种恶意被消耗的情况下依旧占据了上风。”
瞿阳明嘴角抽了一下。
再次看向郁里的时候,眼神里已经染上了复杂与唏嘘。
这孩子明明长得一副温软无害,可说话做事却又拽又狂,这话明显就是,理解只是出于强者对弱者的怜悯。
“今天项衍老师可以因为畏惧他的实力违背公道,未来就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再犯错误。优柔寡断在实力至上的京朔是不可取的,他认为也许项衍老师的确不适合这个学校。”
项衍呼吸沉重,沉默地坐了回去。
瞿阳明脸色变了变,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吧。”
“就像项老师刚才说的那样,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是因为被针对的目标本身,而不是针对行动的本质。”一直沉默的江照道:“郁叔叔还有话没有转达完整。”
“关于廖芳菲老师。”郁彬看向她,道:“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目前的京朔了,所谓私心在京朔也是说得通的,毕竟把孩子送到这里的所有家长都明白,京朔是一所崇尚高压教育的学校,所以他一样完全理解廖芳菲老师。”
郁里在一旁点头,对父亲转述的精准度表示认可。
“但他并不认同这种行为。”郁彬接着道:“江照刚才说的跟郁里基本一致,两位老师的行为不在针对对象是谁,在于针对行动本身。”
在座所有人,除了已经接受离开学校的项衍之外,一时都如坐针毡。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孩子可以做到这么枉顾人情,明明他才十几岁,但看问题的角度已经公正精密的像个仪器。
他不是不通人情,而是在明知项衍举动出自仁慈的情况下做出了让他离开学校的选择。也不是不懂道理,他相当理解廖芳菲并且可以明白她的私心和校规之间的紧密联系。
什么都懂,可对于两位老师的处罚措施却完全不留情面。
瞿阳明这回是真的有点急了,副校长齐鑫忍不住道:“博士,项衍和廖芳菲能够带a班,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下半年这一届就统一升入高三,再换新老师能不能服众就很难说,虽然两位老师的确害孩子手部劳损,但真的把人辞退……就等于断送了他们的职业……”
“齐校长想的很长远嘛。”江献温和地道:“我们都非常理解学校,也非常理解老师,孩子指出来的问题也许尖锐,但我们成年人心里都很清楚他说的没错。如果京朔校规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那么接受京朔教育的孩子对于两位老师的决定也就没有任何错误。”
项衍和廖芳菲对视了一眼。
牛主任一脸愕然和不可思议,看向郁里的眼神仿佛他是一个魔鬼。
瞿阳明和齐鑫一样转达了一个眼神,在其他教务处老师或愤然或不敢置信的眼神中已经明白了郁里的最终诉求。
他们平静了下来。
郁里把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不得不承认,双a的老师反应能力的确比其他老师要迅速。
“如果京朔还是现在的京朔。”郁彬将孩子最后的意愿转达:“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最正确的。”
四人离开之后,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
牛主任道:“就因为这点小事,就要辞退我们老师,他哪里来那么大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这孩子太极端了,对我们教师团体一点尊重都没有,基本的人情都不懂。”
“他是不是没想过把两位老师逼走之后其他人会怎么看他?两位老师带了两年高中,其他孩子难道就不会对他怀恨在心?”
“你们错了。”廖芳菲道:“如果我们被赶走,学生们只会狂欢。”
是的,狂欢。
瞿阳明闭上了眼睛。
实力强悍的转校生决定了两位尖子班教师的命运,这将在学生团体之中引起轩然大波,也许有少数与老师有特殊感情的孩子会觉得过分,但在京朔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会迅速抛弃这种微妙的心情,加入狂欢的大本营。
正是十几岁的年纪,是极其容易热血,极其容易被煽动的集体。郁里的这种行为就像在他们心中打了一记强心剂——
只要你够强,你可以无法无天。
老师算什么,学校算什么。逐渐升级为,父母算什么,社会算什么。
他们曾经教育孩子,只要你有胆子,你可以目无尊长,这个解释在老师们心中其实是这样的——
如果你成绩够好,将可以与老师平起平坐,亦师亦友。
可是郁里今天的这种行为,会让这句话变成极端,这个观念很快就会在他们心中成为钢印。
齐鑫道:“郁里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在敲打我们,他让我们看到了校规可能导致的一个不受控制情况。”
项衍颌首:“他说以京朔目前的校规标准,我不适合留下,芳菲与这里完美契合。这不光是在强调我们的错误……”
瞿阳明低声道:“他在讽刺整个校方。”
郁里提出的决定很简单。
在目前的京朔校规标准下,项衍是绝对不能留的,而廖芳菲是他的班主任,他不认同,那么也就是说,他不会继续留在京朔。
除非校方全体重塑,才能打破目前这个僵局。
“……这一代的孩子,行事这么不动声色,简直比他们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