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安王不过是先帝最小的兄弟,因为年幼,当年各方势力倒也没注意到他,谁呈想他居然暗自培养势力,起了反心,仁平八年,率乱军围剿皇城。幸好皇帝早有警惕,才没有让安王得逞。
只是当年一部分叛军进入内城,烧杀抢掠抵抗的功勋世家子弟,便是太后背后的世家势力也死了些嫡系在叛乱中。之后皇帝独垄大权,清除乱党,整治朝纲,又牵连出了一些安王有关的世家、朝臣,一时间斩首的斩首、抄家的抄家,便是安然无恙的世家也每日战战兢兢,生怕哪天大祸临头。
禹璟瑶一边回忆当年情景考虑着现今局面,一边漫不经心问:“那慕汐朝呢?”
福海立刻道:“二公子的生母也就是晋远侯的原配乃是前头淑媛大长公主的嫡长女。当年大长公主府也甚是有权势,只是大长公主的嫡次女嫁给了安王妃母家做了亲戚。后来事发,大长公主的夫君襄远侯被叛军杀死,大长公主深受打击就去了。大长公主膝下子嗣并不多,只一子二女,而那幼子当年不过才十岁。陛下念其大长公主家并没有直接参与,只是剥夺了爵位,就没再追究,但到底晋北侯府是受了牵连,才被贬至此地。”
“淑媛大长公主我倒记得,是先帝的皇妹吧。”禹璟瑶抹了把额上的水,踏上池中白玉台阶,边走边道。
福海立马拿起旁边摆放好的浴袍给他披上,“哎,可不就是……”福海想到要是淑媛大长公主府不倒,这二公子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不胜唏嘘,又道:“二公子的生母和晋远侯这门亲事就是当年老晋元侯定下的,可老夫人却不希望娶这么有权势家的儿媳妇,怕难管教,一直中意自己母家武昌伯府的内侄女,奈何当时木已成舟。”
“当年大长公主府权势还在,二公子的生母还有郡主的封号,可郡主进门后一直未有身孕,而后大长公主倒了,晋远侯府也受了牵连,老夫人对郡主更加不喜,立马把娘家的庶侄女抬进门做贵妾。”福海帮着禹璟瑶打理衣裳又继续道:“那贵妾进门不久生下长子,老夫人甚是欢喜,谁成想隔一年郡主产下龙凤胎,但是老夫人依旧不喜欢郡主,晋远侯因着前途尽弃,再加上贵妾挑破,母子三人过得颇为辛苦。后来,郡主因产后没恢复好,又心思郁结,没撑几年就去了。没过一年,老夫人做主就把贵小妾扶正了,那庶长子倒是变成了嫡长子,二公子还有一同胞妹妹,两人为双生子,感情深厚,李氏就是用慕汐朝的妹妹婚事威胁公子就范的。”
禹璟瑶拂了拂腰带,讽刺笑道:“这年头啊……人心不古、嫡庶不正啊……这孩子倒是和我相像。”慕汐朝的事他上辈子也有所耳闻,晋远侯昏庸无为,生母早去,继室挑拨,还有这么一个“嫡”兄长,继承爵位实属不易,而后尽然靠一己之力能在朝堂上占一席之地,若是没那股狠劲哪能拼到那一步。
福海原来就是服侍过先皇后的,立刻明白自家殿下的意思,失笑道:“殿下身份贵重,哪能和您比。”
当年新帝上位,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皇帝为了巩固政权娶了太后侄女为后,皇帝膝下本就子嗣单薄,只有几位公主,皇后入宫一年都没有身孕,倒是一招醉酒宠幸一侍女怀了龙种。那侍女也聪明,知道若是暴露出去,太后第一个不会放过她,直熬到生下大皇子,宫中众人才知道。太后气绝,但是孩子都生下来了,也无可奈何。
皇帝自知此事做的有失脸面,对皇后更加宠爱,才在来年产下禹璟瑶,最尊贵的嫡皇子,却不是长子。
而后皇帝渐渐把握朝政,接连产下三皇子、四皇子。当年那场叛乱的最后受益人却是皇帝,皇帝早就忌惮宁太后背后的外戚势力,奈何早年根基不稳,只得依仗太后,自古皇帝都厌恶外戚揽权,自此平定安王叛乱之后,皇帝扶持自己的势力上位,太后为避嫌,去佛弥山为国祈福,皇城各方势力重新洗牌,新贵的势头一时间都越过了老牌世家。
这头一个就是现在继后的母家,庞家。
先皇后本就因着生了禹璟瑶而身体单薄,而后皇子一个接着以后出来,宫中漫长,苦闷不以,没几年就撒手去了。可后位不可空缺,庞家因着是平定叛乱的功臣,便立了生有三皇子的庞妃为后。
皇帝渐渐羽翼丰满,即便太后不甚满意,但也无可奈何。是以,禹璟瑶说的嫡庶不分便是指的继后所生的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