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旭在电话里“嗯”了一声:“关新伟说,车祸发生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下意识死死抓住座椅扶手,动都不敢动。当时所有人都在尖叫哭喊,天旋地转。除了害怕,他还听见坐在前排的张雅翠发出尖叫。”
虎平涛连忙问:“张雅翠当时说什么了?”
陆晓旭道:“她说……怎么会这样?不应该是这样的!”
虎平涛的思维神经顿时绷紧:“你确定?”
陆晓旭回答:“我也觉得这事儿有点儿不可思议。在医院的时候,反复问了关新伟好几遍。他向我赌咒发誓,说是他亲耳听见,不可能有错。”
虎平涛手持移动电话,站在原地,感觉脑海里突然涌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看似闪亮,却只是从眼前一晃而过,无法抓住的耀眼痕迹。
“不是这样……她究竟想说什么?”他喃喃自语。
陆晓旭在电话那端听得清清楚楚,认真地问:“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查案方向。只要弄明白张雅翠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把郊游目的地选为小凤山,那就距离真相大白不远了。”
虎平涛思考了几秒钟,严肃地说:“商量一下,咱们现在分头进行。”
陆晓旭轻轻笑了一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从医院里出来的时候我就想过了,这案子目前是我负责,在港城我比你熟。现在我就组织人手去学校,对中四三班的任课老师和学生逐一详查。”
虎平涛的嘴角微微一动,也笑了。他喜欢与这种聪明人合作,少了很多麻烦,也没必要像管家婆那样一点点交代细节:“如果车祸发生的时候张雅翠尖叫声足够大,听到那句话的人,就不止关新伟一个。”
陆晓旭“嗯”了一声,问:“你准备去哪儿?”
“我去张雅翠家里看看。”虎平涛道:“这是必查的环节,说不定能有收获。”
……
公共屋邨是港城房屋委员会或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
港城这个地方,寸土寸金,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但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为了照顾低收入人群,港城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公屋制度”。
申请公屋的前提主要有两个:一是申请人必须为港城永久居民,而是每月收入和个人总资产限额。
张万河带着虎平涛走进张雅翠居住的屋邨。
说是“屋邨”,其实就是内地的居民小区。整体来看环境整洁优雅,但张万河解释,这种公共房屋表面上还可以,实际上居住面积非常狭窄。
“港城的房子越来越贵。老人也就罢了,年轻人就太难了。以前还可以靠自己,现在就只能啃老,靠父母。没办法,收入追不上通胀,更追不上房价。”
“说起来也是港城政府自己的问题。现在人口膨胀太快,等着轮候公屋的人越来越多,加上曾应圈(和谐)时代错误的房地产政策,导致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最后搞得港城政府自己都没地盖公屋,只能是有苦说不出啊!”
发着牢骚,张万河带着虎平涛按照地址找到张雅翠的家。
港城警方发给的临时通行证很管用,再加上陆晓旭签发的临时证件,在张雅翠家人看来,张万河与虎平涛与警察没什么区别。
如张万河说说,屋内面积很小,与内地动辄上百平米的房子区别非常大。
张雅翠的母亲今年四十四岁,她比实际年龄看来要苍老很多。整个人显得削瘦,面部肌肉松弛,有明显的皮肤下坠感。就像原本很胖的人体内脂肪突然消失,外形迅速瘪缩下去,在灰白肤色之间产生了大量皱纹。
她招呼着张万河与虎平涛坐下,叹了口气:“你们之前已经来过两次了……今天是第三次。”
虎平涛与陆晓旭互通消息:警方对车祸死者做过两次调查。
张万河同情地看着老妇:“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吗?你丈夫呢?”
虎平涛与他分工合作,没有说话,只是用精明的目光打量四周。
第三百一八节 明朗化
老妇摇摇头,无奈地叹道:“那个衰人,连女儿死了都不愿意回来看看。从头七到出殡,都是我一个人在忙。如果不是街坊邻居帮忙,翠翠恐怕到现在都还躺在医院的停尸房。”
说着,她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
张万河安慰着她,岔开话题。
虎平涛一直在四处观察。
从摆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虽然有着冰箱、电视之类的家用电器,却都是不值钱的老款。尤其是冰箱,侧面和正面的拼接痕迹非常明显,估计是从垃圾场捡来废弃旧货重新加工而成。
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型风扇。
房子已经很旧了,墙纸有明显的破损,从卫生间方向传来一股淡淡的下水道臭味。与其说是客厅,不如说是与其连接在一起的卧室。旁边是一张大床,屋角堆着很多被拆开的纸盒,码得整整齐齐。
察觉到虎平涛对那些拆开的纸盒产生兴趣,老妇侧身从桌上拿起一个同样款式的纸盒,对着他晃了晃,解释:“我有慢性病,每天都得吃药。”
虎平涛接过纸盒,拿在手上看了一下,发现的确是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盒子。
“我的病很难治,估计是好不了了。”老妇满面凄苦,发出长长的叹息:“以前申请公屋的时候,怕收入比规定的数字高,达不到通过要求,只好辞了工作,降入收入。后来排上公屋,却没了工作,搞得现在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唉……”
虎平涛对港城这边的居民情况不是很了解,谈话主要由张万河主导。问题主要是关于张雅翠和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她的父亲几乎不管家,终日在外面混迹。
她的母亲是个好女人,却疾病缠身。
前两次警方的调查已经做得非常细致,相关资料陆晓旭那里都有。
其实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在港城,申请公屋的程序非常严格,即便申请成功,社区人员也会在固定时间上门查访。
虎平涛安静地听着张万河与老妇谈话。
他发现一个问题————据老妇说,她每个月光买药就得花去将近四千块。
按照申请公屋的相关限制:一个三口之家,每月总收入不能高于三万港币(不同时间的不同规定,取中间值)
公屋其实是港城政府租给低收入人群的非商业性住宅。只能住,不能用作交易。租户每月必须支付一千至三千元左右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