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在一旁笑道:“什么故事,还传说,你倒是说说,让你南爷我鉴定鉴定真假”。
刀木禾说道:“远古时期,人类刚刚进入了文明了,在四川这片土地上,便有一个神奇的国度,他们的首领叫蚕丛,于是历史上便称他们为蚕丛古国。这一点你可了解?”
我点了点头,关于这一点的研究,我们已经调查了太多的资料,该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了。
蜀王国的开国始祖是蚕丛氏,西汉杨雄的《蜀王本记》有云:“蜀之先王者蚕丛氏。”蚕丛氏最初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其故地在叠溪,蚕丛死后就葬在这里,名蚕陵山,为此汉代曾在叠溪设蚕陵县。据吴卓信的《汉书·地理志补注》引《成都记》的话说,这里就是“古蚕丛氏之国”。清代镌刻于巨石上的“蚕陵重镇”四大字至今犹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传说中,蚕丛氏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昌意娶蜀山氏女。”此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帝的儿子昌意分封在今雅砻江一带,后来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
《说文》解释“蜀”字,就是“葵(桑)中虫”的意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野蚕。因山多“蜀”,所以称蜀山,生活在这里的古代部落便称为蜀山氏。以蚕作为族名,说明古代蜀人很早就训养桑蚕了,所以蜀山氏又被称为蚕丛氏。
那么这一婚姻又如何与古蜀国联系起来的呢?《华阳国志·蜀志》有比较完整的叙述:“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子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这里也承前人的说法,称黄帝之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然后繁衍出一支蜀人。虽然远古神话般的传说令人捉摸不透,但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真实。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在《古蜀人的来源与族属问题》一文中说,“黄帝时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氏族实行外婚,黄帝的氏族与蜀山氏氏族通婚,从而构成一个部落的内婚关系,而这一部落繁衍出蜀族这一新的支系完全是可能的事。”
在这段文字中,同时也较为明确地指出了古蜀国与夏、商、周的时间跨度相同,这样古蜀国的历史便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上文提到的“武王伐纣,蜀与焉”这一参与中原王国的军事活动,在《尚书·牧誓》中也有记载:周武王联合各部落征伐商纣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的誓师大会上,列举参与的部落就有“逖矣西土之人,庸、蜀、羌……”。
据古史记载,当在西周晚期周室衰落之时,古蜀国的首领由“侯伯”进面称“王”。据《华阳国志·蜀志》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纵目人冢也。”这一段文字,对探寻古蜀国那段失落了的文明很有意义,它不仅指明了蜀侯称王的时代,而且记载了蚕丛时代以石为棺的风俗。这种风俗随着古蜀国的消失而消失,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在岷江上游地区的考古发现,又复苏了人们对“死作石棺石椁”的记忆,为今人探寻蚕丛氏来至何处、走向何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