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有开心的理由,早在开战之前他就意识到哪怕是集合整个欧洲的力量去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作战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毕竟一个联合的军事集团无法完全做到所谓的“公正无私”。内部的争斗会使这个军事集团无法做到一致对敌,其中意大利就是轴心国军事集团的一个典型,那么从内部去瓦解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绝对是最好的方法。
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扩张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并没有什么不同,双方的扩张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不断地区吞并小国,这样虽然领土和人口都增加了,随之内部的隐患也必然增多。暂时的武力可以压制躁动不安的份子,但是一旦有人插手并支持的话,反抗必然被点燃。
德苏瓜分波兰的行动并不是偶然,两个拥有共同利益的国家陷入蜜月期,间接受到的伤害的确是一些小国,其中以波兰最为倒霉,剩下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更是受了无妄之灾。
战争爆发之前,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十分融洽,其中波兰与爱沙尼亚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与波兰进入战争状态时,爱沙尼亚尽管并不愿意还是关闭了通向波兰的国境并宣布中立,可是一项疏忽为爱沙尼亚埋下了祸根……
就在战争爆发前七个月,波兰海军从荷兰正式接收了一艘新型潜艇,并命名为“雄鹰”号(波兰语意为雄鹰,也被音译为“奥泽尔”号)。波兰1936年向荷兰订购了两艘该型潜艇,另外一艘被命名为“兀鹫”号。
当时,为了建造这两艘潜艇,波兰甚至举行了全国募捐来筹措所需资金。“雄鹰”号水下排水量为1473吨,水上航速为20节,武器主要包括:20枚直径为550毫米口径的鱼雷(其中6枚装填在鱼雷发射管内)、一门105毫米口径火炮、两门40毫米口径防空炮、两挺舰载机枪,总计搭载60名乘员。
德意志第三帝国向波兰宣战后,波兰的“雄鹰”号便被部署在格但斯克海峡担负作战任务。9月4日,潜艇空气压缩机的管道系统出现故障,潜艇需要前往瑞典南部哥得兰岛进行维修。但是祸不单行,正在行进中的“雄鹰”号又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潜艇指挥官科洛茨科夫斯基此时得了重病,艇上的医生怀疑艇长得了伤寒,而且会传染给所有人。9月12日,他们最后决定改道前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为艇长求医。9月14日晚,他们赶到了塔林,第二天早上艇长被送到了医院,最后被确诊为疲劳过度,而非伤寒。重病中的艇长随后便留在塔林医院中静养,从此再也未能登上他的潜艇。随艇医生的误诊不但影响了这位艇长后来的命运,这个事件的影响是当时波兰和爱沙尼亚都没有想到的。
波兰潜艇到来的消息传到了塔林的德意志大使馆,德大使立即约见塔林官员要求立即扣留“雄鹰”号。这一情报传到“雄鹰”号后,虽然艇长还在医院就诊,但艇员们还是决定立即启航离开塔林。但不巧的是,9月15日白天德国货船“塔拉塔”号刚好从塔林出发前往德国,因此“雄鹰”号无法立即启航逃离。(根据国际法规定,双方交战国船只如果从同一中立国港口出发,那么前后时间间隔不能少于24个小时。)滞留在港内的“雄鹰”号被迫又等了整整一天,最终还是被爱沙尼亚当局扣留了。
时任爱沙尼亚军队总司令的约翰-拉伊多内将军主持召开了特别会议,商讨如何处置波兰潜艇一事,最后决定拆卸潜艇上的鱼雷、弹药和火炮尾闩,没收艇上的海图及导航设备,所有艇员也要被囚禁在沿岸的兵营内。9月16日,还不放心的爱沙尼亚当局又下令抽取潜艇上的燃油。随后爱沙尼亚的报纸向外界报道了爱沙尼亚扣留波兰潜艇一事。
如果事件发展到这里一切顺利的话也就算了,可是……后面的事情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由于爱沙尼亚的疏忽(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使得潜艇逃离了……
波兰潜艇的逃逸触怒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却也正中了苏联的下怀。这个时候苏军早已向波兰进攻,他们正等待一个向爱沙尼亚动武的理由,听到这个消息苏维埃加盟共和国怎么能不欣喜万分?
德意志第三帝国驻爱沙尼亚大使来到爱沙尼亚外交部,对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爱沙尼亚官员冷冷地说道:“很显然,贵国放走波兰潜艇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这样的劣迹将永远被记录在贵国的历史上!”事件发生后,德海军部门又派出视察官员前往爱沙尼亚进行调查,在面对陪同的爱沙尼亚官员德官员的缄默其口,令爱沙尼亚政府官员们更加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