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过了三五日,火莲到真没有找上门来,皇宫里也没有消息传出,起初还惴惴不安。无人惊扰的日子反倒起了失落。
我们栖身的客栈在城郊一处偏僻的地方,四野居住着几户人家,延伸过去是一个小村庄,大清早就能听到鸡鸣,半夜还有犬吠。胖乎乎的大婶将一碗拌了黄油的米洒在院子里,远处的老母鸡便摇摆着身子“咯咯咯……”地从棚里奔出来,谁也不敢掉队。屋里正在读书的小孩偷偷打开窗来看,这净吃米不下蛋的家伙几时才能宰了吃?正嘀咕着,见母亲转身,立刻关了窗摇头晃脑朗诵起来。
“大婶,您知道卖牲畜的集市在哪里吗?我们就住在附近的客栈,想去集市买些新鲜的猪肉回来。”我隔着篱笆喊道,大婶见了连忙放下碗,手在布裙上蹭几下就迎了出来。
“我家狗子就是卖猪肉的哩,你们从这儿往前走,到了村口再拐过东就能看到咱村上的草市了,可就一家是买猪肉的呢。”大婶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听说我们是外乡客,又把村里的情况大致描述了一遍。原来这村名叫“坟头村”,曾经是战场的一部分,埋葬在地底下的将士的人头不计其数,最著名的要数裴子谦裴元帅,然而他的骨灰却没有埋葬在这里,只有一颗头=头颅被人砍下之后抛在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大婶说得动情,眼眶里亮闪闪的,我忙劝住她道:“裴元帅的故事我们回来再听,晚了就赶不上草市了。”
清月被我拖着走了半步,又折回来说了声“告辞”。大婶摇头进了屋,里面的小孩屁股早已离了板凳,只听见棚里老母鸡扯着嗓子大叫。
走了不到半里路,人渐渐多了,小贩的吆喝声和生擒的嚎叫声混合入耳,摊位并无严格的划分,村民们自发地一堆堆聚集着,土菜、土酒、瓜果、家禽应有尽有,虽不如城里的珍稀,却也别有一番农家风味。我们来到一家猪肉摊前,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赤裸着上身正低头宰肉,木盖上不断发出“砰、砰、砰”的声音,见他将切好的猪肉一块块利索地装进蛇皮袋子里,将袋口牢牢捆住。
刚要开口,却听见他道:“今天的猪肉全被预定完了,你们想要的话明早再来买吧。”他微微抬头扫了我们一眼便又低了下去,不想如此山村吃猪肉还要预定,莫不是赶上什么重大节庆?正纳闷着,清月忽然扯我袖子:“你看那边。”
我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人头攒动,路边看得人纷纷推搡着往前面挤,锣鼓声越来越近,人群中爆出高呼,只见一人骑于马上,身着官服,远远看不清面容。周围也开始议论,“李家老四科举高中,咱们村竟出了个状元郎!”
“好歹也是状元的故乡,咱们村这回可露脸了。听说朝廷还要拨款给咱修路呢。”
“修路就不必了,一家一麻袋白米就是菩萨保佑了!”挑扁担的老汉把肩头箩筐往地上一放,朗声道。隔壁老妪满是皱纹的脸笑得皱缩成一团,“李家那娃儿小时候我还抱过呢,从小就是顶聪明的一个孩子,生得又好模样儿,同样一件水蓝色袍子,穿在他身上就是不一样,比县太爷身上的官袍还神气。”
新科状元回乡对村里来说自然是头等喜事,无论远亲还是近邻都急着跑去李家攀亲,不管捞不捞得到好处,沾点喜气和运气总是好的。难怪村里猪肉紧缺,张屠夫忙着将切好的几麻袋猪肉送到李家去,以备请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