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竹院儿里,李氏差了杏儿去准备些点心,说是路上要与王妃一起用。杏儿忙下去了,巧儿见她出去了,给屋里一个丫头使了眼色,那丫头便悄悄跟了上去。
巧儿则在一旁侍候着笔墨,李氏在纸上疾书着,巧儿问道:“夫人为何要请王妃一道儿去?今日可是老夫人按例去上林庵上香的日子,夫人有话与老夫人说,自可去请王妃的准,自个儿去就是。何必如今要写这条子?”
李氏笔下不停,唇角却勾起来了,哼笑道:“这揣摩人心的事儿你到底是差了些火候。我上元才回过娘家,如今又要说出府去,难保她不会起疑。若是叫她知道我上香是假,去与母亲谋事是真,那可不成。况且她是王妃,我若上香去,自然该请她一道儿,别叫人背后说我连这点礼数都不懂。”李氏放下笔,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唇角扯了扯,眼里却无笑意,只低声说道,“我若做事,定不会叫她拿着把柄,且走着瞧好了。”
杏儿回来的时候,轿夫早已在院儿里等了,李氏将已干了的条子收到裙袖中,披了件狐裘,就叫两个丫头陪着上了轿子。
出府的时辰也算早,因而山路上人并不多,宁阳掀开轿帘,看那半山腰的雪梅开得正好,这两日雪虽然有些化了,梅枝上的雪却还未融,当真有些“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的胜景。
轿子落在了上林庵前,李氏陪着宁阳先到庵里上香,两人在蒲团上跪了,有个姑子递过香来,宁阳笑着接了,抬起眼来时不由一愣,那递香的姑子不是旁人,正是上元那日见到的孟家姑娘。
那姑娘仍是一脸淡然冷情的神色,只是也认出了宁阳来,两人都相互点了点头,待上过香,捐了香油钱,李氏陪着宁阳出了庵堂,这才问道:“夫人可是与那姑子认识?”宁阳看了李氏一眼,这孟家姑娘的身世来历自是不能说,且她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又懂医术,若将那日的救老者的事说与李氏听,难免她起疑,于是只说道:“也算是有缘,上回来上香时,也是她递的香。”
李氏点了点头,毕竟今日来此也是有事,因而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笑着陪着宁阳去了旁边的梅林。
这会儿林子里的女眷已经慢慢多了起来,宁阳身旁有奶娘和良儿陪着,身后王府中的护卫跟着,亦能看见乔装的小七带着几个人不远不近地护着,因而宁阳也就安心赏梅。两人的表面功夫做得都不错,也算有说有笑。
这边正瞧着一支被雪压着的绿萼梅,宁阳却忽听身后有妇人的声音说道:“不知王妃有此雅兴,妾身有礼了。”
宁阳和李氏回身,李氏惊喜地道:“母亲?”
李夫人见着女儿,眼里掩不住的欢喜,却还是顾及着宁阳在场,这才没表现得对女儿太热络。
宁阳忙免了李夫人的礼,笑道:“可真是巧,今日一早来庵里上香赏梅,不想竟能遇上夫人。只不过今日乃是轻装简从,快别提那身份。若是叫人听去了,倒无端惹了乱子,扰了大家的雅兴了。”
李夫人闻言笑道:“夫人说的是。不曾想今日偶生兴致想来赏梅,竟遇上了夫人,这一高兴,倒思虑不周了。”
“今日赏梅本是阮夫人提议的,看来倒是你们母女心有灵犀了。”宁阳笑看向李氏。李氏眼里却满是对巧遇母亲的惊喜,只是看着似乎也是顾及着宁阳在场,这才维持着一份端庄。
宁阳见她们母女恨不得抱团儿相诉的模样,不由心里一酸,也想起自己的母亲来,这便笑了笑说道:“罢了,我在这儿倒是叫你们母女不能好好说话儿,我这就去那边,你们且聊聊吧。”
李氏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叫夫人看笑话了。妾身前些日子才回过门儿,与娘亲也无过多话说,只是见着了仍是欢喜了些。不敢叫夫人等,妾身只给母亲行个礼就是。”说罢,便要跪下给母亲磕头,李夫人见了忙上前一步扶了她一把,李氏要跪却没跪得下来,母女二人的手却是抓在了一处。
李夫人低着头看女儿,宁阳立在一旁,却正好看不着她的表情,只见李氏昂着头看着母亲,眸里泪珠盈着,却强忍着没落下来。
宁阳见她母女二人难舍的模样,也算心有体会,便浅笑道:“此处毕竟是外头,天寒地冻的,李夫人若是想念女儿,平日里自可来府上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