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皇后的故事
我叫肖明媚,是隆兴皇帝的最后一位皇后。稍微读过点史书的人,听到我的身份就会对我的故事感兴趣,或者说,对我的丈夫感兴趣。隆兴皇帝是个“有名”的皇帝,在位四十年,立过九位皇后,加上当皇帝以前明媒正娶的三位夫人,隆兴皇帝长孙庆之一生有过十二位正妻。此数成为“君王之最”,以此为“名”被后人记住,也实在有些尴尬。和另外十一人相比,我的结局算不上太差。我不免听过各种评价,说长孙庆之好色、多情、冷酷、虚伪、朝三暮四、过河拆桥……这些说法或许对,或许不对。我并未亲身经历他的所有事迹。我出现时,他波澜的一生已近尾声,所以我能讲给你们听的,只是一个老家伙最后的时光。
我们肖家表面上看是官宦之后,内里实际早已衰败。子孙好逸恶劳,没有一个肯上进有出息的。我母亲姓严。严家也是高门大户,家境富裕,子孙皆是无良纨绔。我父亲是个读了许多书却只学会写诗填词,一辈子都考不中进士的失意文人,仗着家有余财,四处饮宴,浑噩度日,狂言醉语。我父亲有句口头禅:“肖家不肖,严家不严”,用来取笑母亲,也用来自嘲。母亲只爱打牌看戏,别的事情一概不上心。我十二岁就开始持家,一面应付父亲的牢骚,一面应付母亲的开销。到我十八岁,父亲和母亲还是各玩各的,谁也不为这个家操一点儿心。别家的婶娘在牌桌上问母亲:“你家明媚怎么还不订亲?”母亲头也不抬地答:“肖家的女儿自有肖家的人操心。”婶娘看看母亲,眼神古怪,似乎想问:“你嫁到肖家竟不算是肖家人吗?”到底没有问。既是牌友,只管打牌就是了,谁家里没有些难言之事,不问也罢。远房的叔父在酒桌上问父亲:“令嫒的婆家找好了吗?”父亲手不释杯,含含糊糊地答:“自然是等贤婿上门提亲,哪有好女儿主动要找婆家的?”叔父将酒饮下,也把心中的疑问一同咽下:“肖家这样的破落户,若不主动些,哪有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愿意上门求娶的?”外人的话,我父母或许也听见过,只是全当耳旁风罢了。他俩有他俩的生活方式,固执到不肯为对方更改一丝一毫,其他人便更是不相干的了。结不结婚又如何?他俩不就结婚了吗?可也没见多出些许快活。那么,留着唯一的女儿不嫁,未尝不是一种心疼。
就这样我拖到二十五岁,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姑娘”,没等到如意郎君上门,却等来了钦天监选妃。确切地说,是选后。隆兴皇帝是远支的宗室,因为之前的皇帝没生儿子才收养来继承皇位的。之前的皇帝也不傻,为了不给他人作嫁衣裳,选人的时候近支的宗室后代一律不考虑,富裕人家、大户人家、官宦人家的也不准允。必要找个“清清白白”的,其实就是“无依无靠”的。把长孙家的族谱翻了个遍,终于在个穷乡僻壤找来了这个男孩。寻根溯源确实是皇室后裔,十代之前的祖宗和龙椅上天子的祖宗是同一个爹生的。之前的皇帝对这个父母双亡,“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进宫前一天还在放牛的小白丁十分满意,慈爱地抹抹孩子脸上的黑印,原来不是脏,是晒的。当下赐名“长孙庆之”,立为太子。这孩子原本叫什么名字日久已无人记得,或许是“大壮”、或许是“小毛”,总之是配不上他如今一步登天的尊贵身份的。
之前的皇帝并没看走眼,庆之太子是个好孩子。勤奋简朴不怕吃苦,孝顺听话从不顶嘴,唯一的缺点就是和女人的关系总也处不好。确切地说,是跟夫人的关系不好。为了庆之太子选妃的事,之前的皇帝可是操碎了心:品貌不能差了,毕竟是要母仪天下的;出身不能低了,显得他对这个养子太刻薄;也不能高了,省得欺负太子,也省得生出异志;不能没文化,太子的文化不高,还需要身边人熏陶;也不能诗书满腹,若让太子感觉自卑了,小两口的日子过不好,若让太子心折了,被外戚掌控,皇帝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第一位太子妃姓白,嫁给长孙庆之的第三年把自己吊死在房梁上了,让之前的皇帝白忙活一场。
第二位太子妃姓张,嫁给长孙庆之的第四年被发现与下人私通,最后奸/夫/淫/妇双双投河了。
第三位太子妃姓阮,嫁给长孙庆之不到一年,死于难产,一尸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