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结果提出质疑的是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地区一带的媒体,这几个地区与好莱坞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好莱坞权利人士的大本营都扎根于此,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后,媒体炮轰《拯救大兵瑞恩》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炮轰格温妮丝·帕特洛不应该得到影后。
《旧金山纪事报》更是说:“如果格温妮丝·帕特洛在《莎翁情史》里的表演也值得一座奥斯卡影后的话,威廉·布兰德利更应成为影帝,学院应该给威廉补发一座小金人,哪怕因此诞生了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但想必因此得到的非议也要比格温妮丝·帕特洛得到的少一点?”
这就是舆论的奇怪之处了,在金球奖颁奖之前,公众对威廉能拿象征着影帝的最佳男演员奖始终抱着悲观的态度,因为他的年龄对于最佳男演员来说太过年轻了,但是在金球奖做出突破之举后,威廉没拿到奥斯卡,倒有不少人指责学院不公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原因,虽然帕特洛比威廉大几岁,但两人在《莎翁情史》内的表现孰优孰劣并不是很难分辨,多数读者在看到帕特洛成为影后之后,都不会去比较罗伯托·贝尼尼和威廉·布兰德利谁更有资格当影帝,反而会想,既然格温妮丝·帕特洛都能拿小金人,为什么威廉·布兰德利不能?他在电影里看起来甚至比她更棒!
还有一些原因,威廉想其中一点肯定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推波助澜,对方想必认为将《拯救大兵瑞恩》和威廉捆绑在一起,更有立场抗议奥斯卡的不公。
从洛杉矶地区开始掀起的这一番炮轰学院的浪潮,虽然规模看起来声势浩大,却没有新意,也难对学院,对米拉麦克斯造成什么长远的影响,毕竟每年颁奖季后都要来一出类似的戏码,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公众早就看腻了,顶多是数年后当人们谈起这届奥斯卡时,会留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那届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都存在非议的奥斯卡吗?”
——但是非议归非议,拿到小金人的还是会笑倒最后,那些非议,不过是伴随着奥斯卡而生的一些花边新闻而已。
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话,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颁奖礼的后续,真的会仅是止于舆论层面,学院仍然会坚持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透明且公正的,米拉麦克斯和韦恩斯坦仍然是二十世纪最后一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