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莎翁迷会嫌弃威尔将角色演的太过迷人?”朱迪·丹奇好笑的看了科林·费尔斯一眼,笃定道:“英国人不会讨厌威尔的莎士比亚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因此爱上他也不一定。”
这点科林·费尔斯倒是没有反对。
科林·费尔斯和朱迪·丹奇都是英国人,英国人还有不爱莎士比亚的吗?大部分英国人对莎翁感情之深,连名作电影化后的选角都要挑剔几分,更别提是要人来直接扮演莎士比亚本人了,《莎翁情史》选择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弗里·拉什、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伊梅尔达·斯汤顿、科林·费尔斯等等,偏偏最重要的角色,饰演莎士比亚本人的是一个美国人!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哪怕是在好莱坞这一亩三分地,同宗同源的美国人英国人看似亲亲热热好的跟一家人似的,自一战后起就有源源不断的英国人赶赴好莱坞拍戏,其实他们彼此间也有着难以调节的竞争矛盾——好莱坞看似包容世界各地的演员,其实主流舆论一直传统封闭,对他国演员也不是很友好,英国演员已经算是能在好莱坞混的开的了,但从五十年代开始,凡是英国国籍的演员来好莱坞打拼,留给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反派大阴谋家的角色。
早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白电影里,英国演员就扮演过犹大扮演过纳粹扮演过吸血鬼,1959年的《宾虚》里把主角残忍卖掉的恶棍就是由一名爱尔兰籍演员扮演,英国老戏骨杰瑞米·艾恩斯在英国是大众情人,到了美国就变成了职业坏蛋,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查令十字街84号》里是位充满艺术气质的迷人绅士,到了好莱坞摇身一变就化身成了食人狂魔……用一些制片厂高层在私人派对上毫不掩饰的说法就是:“英国人说话时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腔调,又傲慢又势力又堕落,不拿来演坏蛋太浪费了。”
不要以为在好莱坞打拼的英国演员就很可怜——其实他们的境遇已经随着时代发展在越来越好转了,并且,尽管好莱坞在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上有点刻薄,金钱上却很大方,混出点名堂的英国演员在美国赚的片酬起码是国内的十倍以上还要多——美国演员到了英国一样要受歧视,特别是在他们操着一口在英国人听来毫无内涵土不拉几的美国音,却偏偏要演英国人的时候,更是会遭到全英伦上下的一致群嘲。
当米拉麦克斯放出风声说《莎翁情史》主演已经敲定了是美国演员的时候,别说英国媒体了,就连剧组已经签约的英国演员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满——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前能够和国王比肩,在英王室影响力越来越薄弱的现在,甚至比女王还要高,英国人自己都在奇怪,会有不爱莎翁的英国人吗?
所有人都在准备挑新主演的刺,或者说,是看那个美国演员怎么在拍摄的时候狠狠的出糗。
不过,在得知将要饰演莎士比亚的美国演员不是别人,偏偏是威廉·布兰德利的时候,就连最爱嘲讽美国人讲英音听起来像是在呕吐的《太阳报》都噤了声。
一方面,1995年的《理智与情感》已经给足了英国媒体教训,他们在电影封镜前给了威廉多少恶意,在电影上映后就遭遇了多少次打脸,其中最响亮的一记耳光由英国电影学院挥出,有“英国奥斯卡奖”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当年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给了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