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轻涯三两步跳上梯子,将那灯笼取了下来,灯笼挂在屋檐下,怕是已许久的时间,满是灰尘。
“咦?这灯笼有些特别呀!”云懋见了,便是好奇地凑上前来。
一般的灯笼,为了喜庆,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再配上讨喜的形状或是图案,而且,挂在门前时,通常是左右各一个。
可这陈家的灯笼却是两个串成一串,就挂在屋檐之下,形状倒是与一般灯笼无异,也是圆乎乎,取其喜庆团圆的涵义,可是,灯笼上没有画画,却写着一个字,不是什么喜庆的字眼,而是一个“璋”字,这还是云懋从未见过的,所以才会觉得好奇。
陈大叔已经从顾轻涯手中将那两只灯笼接了过去,与陈大娘笑了笑,道,“你们是外乡人,自然不知道这是我们长离一带的风俗。只要家里有儿子的,都得挂上这灯笼。”
闻歌几人对望一眼,都来了兴致。各方各俗,还真是没有错,没想到,这长离一带居然还有这么有趣的风俗呢?
左右无事,几人索性端了板凳,在屋檐下坐了,围着陈大叔老两口听他们讲话。
“你们有所不知,这长离之所以叫长离,还是有一番典故的。”那陈大叔喝了个热茶,润了润喉,这才娓娓道来,“那个时候,还没有如今的东离、西朔、北羌与南夏,但却也是战乱不断。长离,也还不叫长离。一打仗,就要死人,兵丁不够了,便到处抓壮丁。可是,一上了战场,便是九死一生,多少白发送青丝,多少妻子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父亲,生死离别的哭声充斥在这片土地之上。前方不远的长离山,因为是方圆百里之内最高的山,所以,便有不少亲人被抓了壮丁的,都常去那里相送,离别累洒,这才得了个长离之名,后来,这里的城池也依着山名,唤了长离。”
闻歌心想,原来是这样,那时便觉得长离这个名字真不吉利,原来,这当中,还真是有些悲伤的故事。
“那时,战乱,家家户户被抓了壮丁的,大多都死在了战场上,或是生死不知,只有一个老妇,她有三个儿子被抓了壮丁,可最后,却都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不只回来了,当中还有两个都做了军中的将领,可谓是荣归故里,光耀门楣。别的家里,都是哭声震天,只有他们家里,虽然也是哭,却是劫后余生,重逢团圆的欢喜。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家家都被抓了壮丁,就只有她家的儿子,一个不落,全都回来了。后来,便有人传说,这老妇自她儿子离家之日起,便在屋檐下挂起了灯笼,一个儿子一盏,面朝长离山的方向,诚心祈求长离山神的庇护。大家这才恍然大悟,长离山坐落此处上千年,山神如何不会庇护我们这些子民?所以,后来,家中再有人出征,家里人便会依着人数,朝着长离山的方向,点上一盏灯笼祈福。有没有用不知道,但这到了后来,却渐渐演变成了长离一带的习俗了。家中有儿子的,自他出生起,便会为他点起一盏灯,面朝长离山,以此祈福他一生平安。”
闻歌扭头看了过去,果然,陈大叔家屋檐所对的方向确实就是长离山。不过,时人还真是重男轻女,难道就只有儿子才宝贝么?她日后若是生了个女儿,必然会将她捧在掌心,当成明珠一般养大,就如她爹娘待她那般。想罢,闻歌才觉得有些害臊,呸呸呸,这还没嫁人呢,从前嫁过的,不记得了,未婚夫也被她弄没了,男人都还没有,哪儿来的女儿?
闻歌的心理活动,旁人自然不知,顾轻涯的心思却是全然在了这灯笼之上。“既然是为祈福平安所用,那陈大叔今日将这灯笼取下,是因为……”
“这院子不是卖给你们了么?我们老两口商量着,我们家的灯笼不适宜再挂在这儿,要祈福,也该是挂两位公子的灯笼才是。”
顾轻涯目下一闪,“昨日天色暗时,从院子里经过,好像未曾见到这灯笼亮起。”
陈大叔与陈大娘对望一眼,面露尴尬,叹息道,“公子有所不知,家中实在拮据,春上,为了给大郎取娶媳妇儿,几乎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哪里还有钱买这蜡烛?我家这灯笼……已是许久不曾亮起,我跟我家老婆子,还日日担心着,没了山神的庇佑,我们家大郎和二郎……现在好了,有几位贵人相助,我们一家能离了这里,便也不怕什么疫症了。说起来,还得多谢各位。”那陈大叔说着,便已是与陈大娘站起,双双朝着闻歌几人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