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审美观很大程度上受了老师的影响,例如对年青生命的偏爱、唯美主义和对艳丽颜色的喜爱。
在我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我的交往对我以后的人生都留下了刻印般的痕迹。
都说孩子象父母,因为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在外表上象父母;在人格上,由于长期相处,也继承了父母的个性。
而我并不象母亲,更不象父亲。我在很多方面象老师,不论是从个性还是人生观、世界观上,我都很象老师。做事的方式也很象。这已是不可能更改的了。
我忘不了老师。不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在提醒我,而是我自己。有时做完一件事,会忽然想到,如果是老师,也是会这样处理这种情况吧。
老师当时作为我心中一个完美的成熟男性,不但是我努力学习是目标。而且也是我无限仰慕的对象。
老师是个博学多闻,很有修养的人。和他聊天既长知识,又很舒服。
我对老师的暗恋,主要是建立在对他思想也就是灵魂的仰慕。
第14章 爱一个人
我当时对自己喜欢老师的这种想法,也是很困惑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不能要老师亲自为我解惑。
当时有少数的同学已经开始谈恋爱了。当然是异性恋。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做贼一样。但都是同学,也少有人能完全保密的。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喜欢女孩子,而我却喜欢男人呢?
他们是正常的。我就是异常的吗?
这些问题折磨了我很长时间。
初二的某一节作文课上,我忽然想通了。
在写某篇已经记不起主题的议论文时,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他高贵就高贵在他的灵魂!
由此引申,我想到,我喜欢老师,是因为他有一个吸引我的高贵的灵魂。喜欢一个人,应该是说喜欢他的内心、他的个性,也就是他的灵魂。
人类之所以高于动物,就是因为他可以思考,他有他独立的个体的思想。而这种个性造就了人与人的不同。
那么人类的爱情是否应该超越了肉体的羁绊,而自由地以灵魂的形式交流呢?
男与女的区别,远远小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你喜欢的就是这个人,不论他是男是女。
虽然,一些基本理论上的问题解决了。
我对老师的暗恋,还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是一段折磨人的快乐时光。
暗恋的快乐是真正属于一个人的隐秘的,以痛苦换来的微薄的幸福感。
你付出的和你获得的永远不可能平衡。承受的痛苦和得到的快乐也是很难一样多的。
所以暗恋者心里都是没有天平的。
在这种纯粹是靠付出衡量的爱的方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求回报的。也许也正因为不求回报,反而要更真心更痴心才可以维持下去。
暗恋是个无底洞。无论付出多少,都没有任何回应。如果不放弃。只能在不停付出中,越陷越深。
一度,我感觉我的爱情真是无望的很。如同夸父追日,可能是一生都要落空。
偶尔老师有事,我几天见不到他,就难受的要死。
可等他回来了,我见到他,一样是难过。
我就在见与不见中挣扎着,在如同拉锯般地反复折磨中度过了我的初中的整个第二年。
我和老师能在一起,其实也要归功于我父亲。
说的明白点,父亲的死,促成了我和老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