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旗下的企业都比较理性,或者说是他比较理性,每笔贷款都是计算好的,不会还没有想好钱往哪里花,就有多少贷多少。
前世就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信贷扩张,让很多企业拿到手里的钱,都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利息却是要支付的,贷款资金规模过大,而收益却很低,把原本产业的利润给吞掉了。
最终很多企业看似规模庞大,其实都是无序扩张,每一样都没有做到行业顶尖,都是一些大而不精的业务,资产规模庞大,但是收益率却是很低。
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大量的信贷违约,最终看似庞大的企业,突然就倒塌了,这也是他对信贷资金比较谨慎的原因之一。
以他旗下企业的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信誉度,想要贷款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利率比普通的企业要低很多,因为大家觉得风险很小,属于旱涝保收类型的贷款。
如果他这里不收住的话,可能他旗下的企业会为了数据好看,从银行贷入大量无意义的资金,然后拼命的购买资产,或者是无序的扩张。
这会让原本好端端的企业,结果因为这些无用资产扩张,生生被拖垮掉,对旗下企业信贷规模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实很多银行是追着他旗下的企业放贷,而且是越多越好,就连他旗下的民生银行也不例外,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换成一般的企业,遇到这种事情要么喜上眉梢,真是瞌睡碰到枕头,要么对自身实力有很准确的预估,不会过度信贷。
但是这些企业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相对于银行金融机构其实处于弱势,如果银行想要他们多贷款,就算是想要拒绝,一般也很难拒绝掉。
因为他们现在不需要信贷资金,未来某一天还是需要的,如果和银行的关系搞的太差,他们后续的麻烦就比较大了。
前世也有很多企业是被银行逼着贷款,因为银行也是需要盈利,钱贷不出去,就不可能赚钱,所以那时候最焦虑的就是银行放贷人员了。
这也和前世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重投资轻消费,居民都不愿意消费,有钱就存银行,特别是早期,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
居民在银行的存款数额庞大,银行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自然就想着要把这些存款贷出去,收取利息获取利差。
但是当存款数额巨大的时候,银行信贷压力就很大,迫使企业信贷投资就不可避免,而企业拿到资金之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就是购买资产,第二个就是扩大生产规模,不管是哪一种,其实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都会面临陷阱和问题。
至于拿到钱用于给员工涨工资是不可能的,因为再多的工资,还是会被存起来,这会进一步加重银行的信贷压力。
不是我国想要走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而是不得不走,因为凭借消费是无法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自然就只能扩大投资和基建了。
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是非常有效的,甚至比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效果还要好,因为那时候可以投资的地方太多了,投资收益率其实还不错。
但是当投资市场饱和之后,再大力发展投资经济,其实已经逐渐无法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因为这时候投资的回报率已经很低了。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后期越来越强调消费的重要性,因为这个时候投资拉动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弱,但是消费潜力却很大,有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
只是这个想法被过度金融化的房地产市场给硬生生的阻断了,那时候居民想要消费也没有太多的余钱,甚至原本很多消费计划,都被房贷给压的喘不过气。
在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实是有很大的作用,让原本消费不振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是拿居民生活必需品作为经济发展筹码,让消费者不得不拿出积蓄来购买房子,这属于刚需,这一步很好的解决了居民储蓄过高的问题。
但是问题就出在所有人都看上了房地产带来的好处,因为房子是居民不得不消费的产品类别,具有其他商品无法比拟的属性。
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和机构都想要进来分一杯羹,导致房价是越来越高,居民信贷规模是越来越大,看上去对国内经济发展助推作用更加明显,其实就是透支未来经济发展潜力。
而且由房地产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面也会越积越多,最终有点积重难返,想要改变困难重重,因为在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稍微一动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前世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房地产市场相对平稳,都不敢让房价下降太多,因为一旦如此的话,就会引爆国内金融市场。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稳定房价,给金融机构消化的时间,同时期望提高居民的收入,来化解居民承受房价的压力。
只是这样的方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凑效的,是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才可以慢慢的消化,这中间房价还不能够大涨,不然就会前功尽弃。
而且经济还不能够出现太大的波折,一旦经济发展不如预期,居民收入不但不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很可能就会引发债务危机,同样也会引发金融危机。
当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带来的诸多问题,所谓一花开罢百花杀就是如此,导致其他领域的消费能力和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让其他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最重要的是,就连居民生孩子的意愿都大幅减少,甚至还因为房子的问题,导致大量青年独身,不敢谈恋爱、不敢消费、不敢生孩子等等问题。
这也是赵一一直反对经济发展不能够过于依赖某一个行业,不管是什么行业,带来的危害比带来的好处要更加的明显。
别说是他旗下的其他企业,就是中国房屋公司的信贷,也是被严格控制的,避免因为过度信贷而导致收益压力大增,最后转嫁给居民,从而引发同样的问题。
一花独放不如百花争艳,特别是经济发展,不可以急于求成,人为的创造环境来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这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虽然我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这些经济发展动力,都是来自于工业产业的发展,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等因素。
其实也是属于自然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更加的快,市场规模也是快速的增加。
在他看来,这些年国内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太多的问题,甚至连通胀压力都不是很大。
虽然每年也有一定的通胀,比发达国家的要高一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加,完全可以消化的了这些通胀。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单纯的通胀,而是因为工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导致的产品价格的提升,属于消费升级范畴。
如果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之前是3元,现在却卖到了10元,这属于实实在在的通货膨胀,因为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如果原本3元的产品质量差、体验差,仅仅够用而已,但是10元的产品,功能更多、质量更好、设计更加的赏心悦目,这就算是消费升级。
之前说过,居民总体消费商品的种类数量不会大幅增加,就算是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数量也不会同步跟着增加。
这就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如果产品价格不上涨的话,那么全国消费总量不会随着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所以产品的价格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但是需要做到产品总体价值要和价格相匹配,主要价值和价格匹配,就算不上通货膨胀,也不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钱不值钱。
因为他们花费了更多的钱,购买了具备更多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感不是之前的产品能够相比的,他们会觉得花这个钱是值得的。
另一个衡量是否通货膨胀的思路,就是同样价值的产品,在其他国家是否可以卖到和国内同样的价格。
如果同样总价值的产品,在国内的价格要远高于国外的价格,那么就说明国内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因为在国际贸易当中,贸易价格更能够体现产品的真正价值。
而他旗下的很多产品,在国内的价格比起国外的价格还要低一些,同样可以畅销全球,这充分的说明,他旗下的产品是真正具备价值和价格匹配的产品。
所以不要觉得他旗下企业的很多产品价格很贵,但是很多消费者原因为此买单,如果仅仅是国内畅销,还可以说是垄断带来的。
但是在国外卖出的价格更高,说明产品的价值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虽然这些产品确实属于暴利行列,但是其他人做不出来,这里面的利润,就是科技价值的体现。
现在已经废掉了鹰酱一个可以吸血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就要抓紧处理北边的事务,争取毁掉他们的另一个可以吸血的地方,那样算是彻底毁掉了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