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里的主角是一只上了红色脚环的鸥鸟。起初海岛还没开发时,它自己觅食,躲避顽童追扑。游人渐多之后,它凭借惹人喜爱的漂亮白羽换取投喂。几年后它再来越冬,羽毛变成了灰色,翅膀也不像从前那么有力。它不再去有人的地方,终日安静地窝在栖息的小林里,间或捕几条池塘里的小鱼。某天,一条没拴好的大狗跑进树林,其他鸥鸟纷纷惊飞而起,但这一只却依旧一动不动卧在芦苇上,淡灰色的眼珠静静看着大狗。
这片子构图绝佳,色调虽暗,但优美如画,某些场景却又张力十足。没有半句台词,原本应该很沉闷,却因为镜头美丽,衔接巧妙,吸引着人不知不觉便看完了。
鸥鸟由衰而盛,又由盛而衰的一生让萧可感触颇深,不由自主联想了许多东西。但印象最深的却是片末,趴在芦丛上的鸥鸟和步步逼近的大狗构成一个蓄势待发的角度,可惜的是片子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不知结局如何。
看看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觉得这时候去打扰人不礼貌,萧可便强忍着好奇熄灯睡下。但翻来覆去快半个小时后,始终清醒的他终于忍不住,跑到另一户农院敲开了尹觉意的窗户,开门见山地问道:“那只鸥鸟后来怎么样了?”
尹觉意手上沾着墨水,凌乱的稿纸铺满了桌面。他眼神迷蒙,显然还沉浸在本子里,呆呆站了两分钟才说道:“养在我家,现在胖了两斤,都飞不起来了。”
说完,他怦地一声关上窗户。
萧可也不介意,得到答案,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第二天吃早餐时,尹觉意想到昨晚的事,捧着汤碗来找萧可。还没开口,便听他先问道:“你的本子什么时候完工?”
“还在改,怎么?”隐隐意识到某种可能,尹觉意不觉捏紧了手里的筷子。
萧可说:“我愿意参与拍摄。”
终于得到期待已久的答案,尹觉意手里的筷子一松,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他平时苍白的脸上浮起一抹激动的红晕,过了半晌,犹自难以置信地确认道:“真的?”
“没错。”萧可很喜欢他的作品风格,接这片子不图票房不图名气,为的就是喜欢二字。
说到片子,他不免想起已经订下的合约,补充道:“但我得后年才能入组,之前接的三部戏都还没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