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县令笑了应了,传旨公公和林侍卫才在李县令安排的人的带领下离开了。
启明帝的旨意除了传旨公公和林侍卫,以及李县令,凤庆县再无第三个人知道。
而也因着李县令对传旨公公的说辞,宋大夫和杨大夫依旧再为得了瘟疫的人诊治,而陆府采购的药材依旧再源源不断向着凤庆县输送。
虽然来监察的公公和侍卫暂时安抚了,李县令却依旧愁眉不展。
如今只是拖延时间,可启明帝的圣旨还摆在衙门中,负责监察的公公和侍卫还住在凤庆县,如何才能挽救凤庆县几千百姓的性命?
继续上奏指望启明帝收回圣旨?
李县令不是个天真的人,知道这不可能!
难不成带着凤庆县这几千百姓反了启明帝?
这更不可能!就凤庆县这些老弱妇孺,还不够天璇国将士塞牙缝的。
但反了启明帝这个念头虽是随意起的,却让李县令想起宋大夫来的时候,带的是首辅陆曜的文书。
为何带的是首辅陆曜的文书?为何启明帝知道这事就下旨要火焚瘟疫之人?
李县令如今才二十五岁不到,身后也没有什么背景,能凭一己之力坐上凤庆县县令这个位子就表明他并不是愚蠢之人。
他隐约猜到启明帝和陆曜之间可能产生了隔阂,而陆曜甚至还有了其他心思,否则也不会以他陆曜的名义来救治凤庆县的瘟疫。
但无论陆曜起没起什么别的心思,凤庆县的瘟疫能得到救治都是陆曜的功劳。
据宋大夫说,救治瘟疫的药方是陆曜的夫人给的,药材是陆府的管家采购的,就连护送宋大夫到凤庆县都是陆曜的人。
所以凤庆县百姓真正应该感恩的人,也是陆曜,只是先前他和宋大夫都理所当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启明帝的安排。
这么一想,李县令对启明帝的孺慕之情就少了几分。
无论启明帝和陆曜有了什么隔阂,此刻也不该拿凤庆县的百姓做筏子,来给陆曜威慑。
而启明帝若是英明一些,也可将陆曜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但他却选择了最昏庸的一种做法。
李县令斟酌又斟酌,思虑再思虑,最终下定决心给陆曜写了一封信,并安排人快马加鞭送了过去。
李县令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在自小就铭记在心的忠君爱国和凤庆县几千百姓的性命之间,他选择了凤庆县几千百姓。
但若陆曜真有一日反了,他也不一定就会站在陆曜这边。
给陆曜写信之后,李县令主要做的事情便是稳住启明帝派来的公公和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