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咬咬唇,有点心疼谭潇月。
谭潇月挂在方氏名下有八年。要是不安分,方氏或许还会觉得厌弃,眼不见为净。可这孩子生得漂亮,平日里又安安分分。除了过年出来冒个头说声讨喜话,就根本不出门。
到了年节见一面,看着还体弱,叫了人后,半天说不出两句话来。她就是看不过自家一家男人收了人,又对孩子不管不顾。
她又不能多说,往日也不得不听从谭家这父子的话,就送点东西过去。
“婚事这事,我去问一声。”谭老爷这样说了一声。有的话,憋到入土,他都是不能和自己家里人说的。
方氏看着还是不怎么顺心,憋着气。
谭老爷笑眯了眼,安抚着自家长媳:“我亲自去给她寻一门好亲事,绝不会委屈了她的。”
方氏想谭潇月都十四了,这么匆忙寻个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好不好。
她瞅了眼旁边的丈夫,还是低声快速说了一句:“早些订了人,咱们也好长长眼,免了那些个闲话。”
什么闲话呢?
多了去。
谁家女儿藏了那么多年,几乎不怎么见客的?这年纪到了十四,都没寻个亲家。
普通人家,十四还没成家倒也正常。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姑娘,到了十四基本上家里头都备好了去处,要去宫里头的去宫里头,要寻人家的寻好了人家,哪像谭潇月这样。
她还是病秧子,搁在谁家里头,都怕没个子嗣。大夫倒是常请,家里头也常有药用开支,大头都是给谭潇月的,可到底是说不过去。
回头寻了亲家,娘家看着就态度一般了,放到夫家,那是想结亲还是结仇呢?
方氏想到这些就愁。
谭老爷明白她的意思。
这长媳是他当年妻子精挑细选出来的,娘家算不上势大,但也不弱。方氏头脑灵清还心善,想事情面面俱到,年纪轻时就看得出来,现在更是有心了。
有方氏掌家,这家能撑得起。
“这事我知晓了。”谭老爷点点头,“十四了,确实不能再拖。”
方氏听了这话,这才稍稍放了放心。
谭老爷敲敲桌子,看向自家长子谭坤:“阳儿在国子监如何?”
这话是转的强硬,两人也知道谭老爷更关注的,肯定是他们两人的嫡长子谭阳。谭坤恭敬回着自己父亲话:“阳儿近来学业表现不错,国子监几位都夸了他,今年中举是没问题的。”
话一转,他们还是将重点放在了谭家的嫡长子谭阳身上。今后这谭家能不能走远,又能在京城如何,还是得看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