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门又称盂兰盆节,道门为中元地官诞辰,是为上古演戏下来的祭祀先人之日。
相比严禁动用灶火烟气,而需要上坟打扫的寒食(清明)节。
这一日正当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生麦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因此,作为自古以来重要的三元佳节之一,镇抚府也提前晓谕各州,特地开放了诸多城邑之中的宵禁与出入门防,以便各地士民循例祭节。是以,各州难得吃上几天饱饭的城中百姓们,也早早备了皮、纸、木枝等物,供上刚分到手未久的米麦新谷。
依照秋获入库后公六民四的分成规定,虽然他们最后拿到手的只有四成左右,尚未脱壳和烘干的谷物,而其他的六成之中,有四成上缴官库作为储备粮,亦有一成作为集体提供耕牛驮畜工具种子的维持所费,还有一成则在县内留中,作为日常行政的开支。
但是在没有其他多余的苛捐杂税和额外征收明目之下,这些晒干舂捣过只剩下七八成的分量,还是足以让人勉强足食有余,在本地的分营和编管制度之下,没有宗族大户相互依存的土壤,只剩下青壮年男女结对,外加上原来儿女若干的,小户小姓的新家庭。
因此,日用所耗被进一步压缩和省俭了,再加上日常自种的瓜菜豆薯,代养的鸡鸭鹅兔等富余产品的补充下,也能够在年节之时缓上一口气,拿出日常省减下来的剩余,来在以物易物的小市和野市上,添置些许日用之物。
而这已是人不如犬的乱世之中,难得而弥足可贵的一隅亮色了。
须知在青、兖各州以外的在更多的地方,无数好容易熬过了往年的战乱和饥荒,而苟延残喘的人们,不是在胡马的奴役与蹂躏下苦苦挣扎,便是在水患带来的灾荒中嗷嗷待毙。
就算是那些齐、济、郓、泗等新占领的地区,也依旧在不停地有饿死人和流民出奔的消息。
故而,随着夜色如幕,在沂水过城的支流之畔,早已经是星星点点,诸般造型的河灯,陆续放流而下了。随着这些写有先人姓名的河灯,明灭不定的消逝在远处,也将众多人家的哀思与寄望,一并顺水流去。
而在河边的一处临时帷幕之中,作为两府的首席幕僚,勾管机宜文字第五平,也正跪坐在一副简单的香案面前,一叠香果,一叠米菓、一叠烩子,各插三支线香,一副酒具,向东遥祭着那些已然逝去的人和事物,以及他曾经一度死去的梦想与追求。
睡着斟满举起的第一杯水酒,一张张熟悉火生疏的面孔,像是走马灯一般的从他面前闪过,却仿若昨日一般的鲜活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