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道理可不是什么造化弄人,就此认命。
他的道理是从习武中得来的:下了功夫就会有回报。
便是商婵婵误会又如何,他们这些日子的相处总不是假的,他对她的用心也是实实在在。
就如他从前剖白那般,承恩公府三代公侯,簪缨之家,两人无论是出身还是年纪都可堪相配。
况且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如果他还不配,谁又能做保宁侯府的女婿呢。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谢翎身为武者,自然也是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心性。
他已经打好了全部腹稿,只等着三天后见面说给商婵婵听。可以说在期待千秋亭之行上,他与二皇子很有些共同语言。
在此之前,谢翎也没有忘了正事。
于是进宫后,他便请见大皇子,将贤妃母子谋算和保宁侯府的反应一一告知。
算来大皇子比商驰虽只大一岁,但大约是随了皇上的面貌,看着颇为老成,有种安如山岳般的稳重感。
听谢翎说完,大皇子便颌首笑了笑:“是件好事,颇可解忧。”
谢翎进门时也见大皇子难得露出为难愁态,于是便问了缘由。
说来这些皇子也是可怜。
太上皇和皇上都因废太子之事有了芥蒂,所以如今不但不册立太子,反而连诸皇子分府都不提。
大皇子都成婚了,还不明不白的住在宫里呢。
所虑之事乃是怕一旦分府,各皇子有了自己的门客谋臣,本来没心思的也叫这些人挑拨的不安分起来。
于是可怜大皇子如今遇事连个商讨的臣子都没得,见谢翎问,也就告诉了他,准备叫谢翎回府也问问承恩公府的主意。
正是那件叫二皇子嫉妒的眼睛通红的差使出了岔子。
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儒周老先生,并不肯入朝为官。
皇帝想的很美,将这样一位大儒名士请来崇文馆,正是一块鲜亮的金字招牌,也可显出他这个皇上知人善任,朝野归心。
但人家周老先生别说如今年已七十,不想老来上岗,就算年轻时候,也从无名利之心。
毕生志向就是做个好老师。
凡有心向学又有资质的学生,若是贫苦,他不但不收束脩,甚至还反过来资助学生进京赶考。
于是从他手下出师通过科举做官的寒门子弟不在少数,使得这位周老先生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因此他五十岁后离开山东家乡,全国游学过程中,几乎从不需要自己花费,所过之处,便是没有他旧日学生招待,只冲着他老人家的名声和为人,也多得是官宦人家请了他去隆重款待。
如今游到了京城,皇帝想给人家个官,无奈周老先生还就不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