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温女士必然斥责她,说她顾左右而言其他,学会打马虎眼了。
一番争执在所难免。
陆之韵会被气哭,委屈又难受。
在她十五岁的时候,由于经历了初中时代的那些事,她有一点讨好型人格,习惯性地迁就别人,言行举止会故意迎合别人,表现出来的是令人容易接受喜爱的模样,但同时,她是记打的。在那漫长的被排斥的三年时光,她学会了劝自己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因而,哪怕在言行上她会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但一旦发现别人对她有讨厌的意向,她就会先行远离对方,把对方当成不相干的人,先讨厌对方。
——这就是,假如你不想被拒绝,就先拒绝别人。
按理说,这样的她,本应该有一身铜皮铁骨,该心如铁石,不会再因为别人对她的态度如何而受伤的。但,温女士永远是能伤害她的那个人。
温女士是她的母亲,她们拥有不可磨灭的血缘关系,温女士还养大了她,她的衣食住行样样都仰仗温女士。
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欠着温女士的,陆之韵永远无法消除对温女士的情感期待。也因而注定了,温女士永远有办法令她难受。
当然,她再洒脱,再寻求自我的解脱,再认为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和她没关系,她和那些人,根本就是夏虫不可语冰,人格却仍然受到了由这些人构成的环境的影响,在自己做的事不符合这些人的期待和看法时彷徨不安。
简单来说,就是极度的自卑与自傲。
她看不起那些人,鄙夷他们的思想和眼界,认为他们的世界很狭窄,一辈子就只能看到眼前,就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像是固定的程序——小时候读书,长大了开始工作,到年龄了谈婚论嫁,结婚后生孩子、养孩子,然后为孩子奔波一生,将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产,再将自己所有的遗憾和不曾实现的理想加诸在孩子身上、等孩子大了张罗孩子结婚的事、带孙子孙女……一生就这样过去。他们仿佛没有自我的追求,嫁了个什么样的丈夫、娶了个什么样的妻子、生了个什么样的孩子等等等,都是他们攀比的内容,生活就只剩下过日子,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庸俗与浅薄。
她不想那样过,也认为这等庸俗浅薄的人对她的看法不重要,她是不屑的。却又在坚持自我时因为与众不同而产生自我怀疑,会去想——“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当然,她也认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立场。
她只是不够自信,在行为坚定的同时内心自我怀疑。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陆之韵成为一个矛盾体。在外人看来,她极度潇洒极度洒脱,在她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挣扎不在抗争。
此时。
陆之韵抬眼,目光静静地看着温女士,轻描淡写地问:“妈,你不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