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6年到1926年,从40岁到50岁,陋室孤灯,蔡东藩在浙江乡下写了整整10年。从《清史演义》始,先后写作了元史、明史、民国、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朝、两晋、前汉和后汉等通俗演义。他以一人之力,竟然完成了这部长达600多万字的中国通史,从秦汉到民国,历史跨度长达2000多年。
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作为中国第一部通史,50余万字的《史记》叙述了自黄帝到西汉的三千年中国史,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正好从前汉开始,这种衔接不仅是主题内容上的,也是历史精神的继承,即历史从官方到民间的回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与传统的历史通俗小说不同,蔡著采用的完全是专业历史写作的方法,重史轻文,注重真实和考据,无一事无来历,孤证不立。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涉猎,更离不开洞隐烛微的思辨精神,写作《元史演义》时他就参考了大量中西史料,“是足以补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说目之”。这是史家才有的严谨,“语皆有本,不敢虚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史论总被视为历史写作的点睛之笔,在“历朝通俗演义”中,除过一些历史知识的注释,还有大量的蔡氏史评作为批注。这自然会让人想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
今年恰逢蔡著《清史演义》(“历朝通俗演义”第一部)首次出版100周年,历经百年巨变,其光辉仍不可磨灭,正如替蔡续写《民国演义》后四十回的许廑父所言:“文笔之整饬,结构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学演义,出版后不胫而走遍天下。”事实上,“历朝通俗演义”自出版以来,便一直畅销不衰,但蔡氏本人却贫寒一生,仅以行医教书为生。这就是一个真正写作者的历史和命运。
(说明:文中所引用文字非特别注明者,均出自蔡东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