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是国内产业火热、同行上市成潮的背景,导致有一些企业想“浑水摸鱼”,纯粹沦为资本玩家,是为动机不纯。而监管机构早些时候明确表态,绝不允许“带病闯关”,加大了现场抽查的范围和力度。
另一说是该公司技术实力不过关,买进卖出的贸易业务占比过大。受涨价潮拖累,利润缩水严重,没上市即可预见业绩的巨幅跳水。
不管是什么原因,监管机构明确发文,要求同类企业尽快比照,自查自纠。
券商的保荐团队战战兢兢,生怕撞在枪口上,资料还没盖章前,紧急叫停了云驰的项目。
自查至少为期一两个月,还要看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最终认定的结果。廖驰急得一夜之间嘴上长了好几个燎泡,赶紧和小穗进城,找券商商量应对之策。
再有办法的券商老大,也搞不定这样的“不可抗力”。在政策的边缘大着胆子横跳,那要把他们的前途和钱途全赔进去了,他们没必要在这个档口以身犯险。
“廖总,审核趋严,这事你们不缓也得缓。如果现在提交注册,下一步被重点问询,结果比现在还要严重,甚至搞得大家都收不了场。”
“我们的业务,比别人要优质很多,不能一概的相提并论。”廖驰说。
云驰不做乱七八糟的贸易,这一点周望川的手卡得很紧。
“未必。云驰的问题和被毙掉的这家,还是有一些共性。”
谢Sir也很受打击,一度怀疑自己从无败绩的记录要折在这家公司身上了,所以说得很保守。
“宏观环境导致供应链不够强壮,未来三年的盈利可能出现剧烈波动,这是现阶段这个行业的共性问题。”
谢Sir分析,“而且,云驰自身也有难以掩盖的瑕疵。”
“哪方面?”
“核心骨干流失,融资过于紧绷,上市后有偏离主业的嫌疑。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包装了一部分,但经不起有心人用放大镜聚焦去看。”
夸张一点的说法是,上市过程无异于裸奔。问题几方机构心知肚明,松一点顺利通过,严一点便被扒掉几层皮,到时再包装也于事无补。
招股书里的数据明晃晃的摆着,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数据比什么解释都更影响力。
廖驰被刺到,闭口不言。
有些需要付出的代价,他只能认。以为换了个业务副总能加快进程,谁想到碰到这么个年景。
回程的路上廖驰脸色不佳,小穗在边上也不敢说笑。
沉寂的车厢里,她却思路飘到了远方——她想,如果上市失败,廖驰要如何和所有中高层交待?
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上市之后前景如何辉煌,个人如何受益,可如果真的就这样流产呢?
没法交待的。那么,搅得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滩泥洼,这个责任谁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