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刘备动员了他有生以来的最强实力,七十五万精兵(此后蜀汉所能动员的最多兵力也不过三十万,而且粮食接济一直有问题,后来采取以十万轮换的方法,在兵力上始终不能够与魏国抗衡了)。而此战七十余万精兵全军覆没。并且损失了五虎上将之二:张飞、黄忠。蜀汉的年轻将领,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全部牺牲。导致后来蜀汉奇缺扛大梁的将才。
刘备病重白帝城期间,诸葛亮对当前的形势作了深刻地分析,进行了"隆中对"以后的战略调整。
当时蜀国局面很糟糕,魏国得到刘备死的消息后,发兵五路进攻蜀汉。魏曹真,兵十万,取阳平关。反将孟达,兵十万,取汉中。东吴,兵十万,取峡口入川。蛮王孟获,兵十万,取益州。羌王轲比能,兵十万,取西平关。来势汹汹。蜀汉面临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
然而诸葛亮轻松地退了这五路大军,甚至都不用从中央派遣任何官员、部队。赵云扼守阳平关力拒魏军;马超、魏延以疑兵骇退羌族、蛮族;利用李严和孟达的生死交情,诈书退孟达军;放弃深仇大恨,派遣邓芝结好东吴。留张苞、关兴各三万军以做策应。轻而易举化解了这次的危机。
诸葛亮果然是有鬼神不测之机,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应处理危机的快速能力。诸葛亮在战术层面上的兵法可算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仅看诸葛亮的北伐数次撤退,简直是诡异之极。
第一次北伐失败,司马懿大军压境,退敌之计竟然是"空城计"。第二次受阻于郝昭的陈仓,退兵时候设计斩了王双。第三次因为司马懿的离间之计被迫撤退,但是退兵增灶,退得神不知鬼不觉,让司马懿也找不到机会。第五次因为粮食难以为继,退兵的时候轻松了结了张颌。最后一次人都已经死了,还骇退了司马懿,顺便算计了谋反的魏延。北伐成就,几乎都是被迫退兵的时候做到的。真是令人惊叹。
在军事上,这些不择手段都是可取的。问题是,诸葛亮把这一套带到了外交上。
舌战群儒,早传为千古美谈。然而对吴蜀联盟抗魏有任何建设性的作用吗?不过逞一时口舌之利而已。不免有强词夺理,更有人身攻击之嫌。还是黄盖一语道破"大军压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又对诸葛亮说:"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
诸葛亮做事,只求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达到目的,不论其他。诸葛亮到东吴时候,基本上是采取的"激"的外交手段。尤其是"激"周瑜。
其时周瑜已经决定了抗击魏军,诸葛亮心知肚明。可是周瑜不先说出来,是想要诸葛亮开出有利条件。诸葛亮当然不想付出什么代价,直接采取了最有效的一招。故意装成不知道大乔、小乔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又篡改曹操的文章,提出献"二乔"以避免将东之祸的主意。周瑜年少气盛,一激就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