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前一切都要准备就绪,而且“火炬”行动要与第八集团军在阿拉曼发动的攻势相协调,为此派出了增援部队,运去了大量装备及物资,还增派了英国皇家空军中队。一九四二年八月初丘吉尔访问近东期间,他还整顿了指挥机构,撤下了优柔寡断的奥金莱克,由亚历山大将军接替他担任近东部队司令。戈特将军本来要担任第八集团军的司令,但因他逝世,则改由蒙哥马利将军来担任。
轴心国的处境
北非攻势的放弃,加上接踵而来的德国东线攻势的失败,轴心国总的形势发生了逆转。轴心国本来处处好象都占有胜利在望的优势,但现在却处于危险的紧张境地,目标似乎极为遥远,而且用以达到这些目标的力量似乎也不足。轴心国的战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弱。在埃及和高加索北部的攻势矛头好象两个巨大的手臂一样向前伸出,可他们不再有什么强大的后盾,而且他们再也没有希望能在战略上协调一致地行动。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种种明白无误的迹象表明,形势发生了不利于轴心国的具有威胁性的变化。西方盟军得到美国源源不断的增援,这使轴心国战略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并限制其进一步作战的目标。在敌人的压力下,单转入防御显然只不过是第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本身并不够,还必须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将部队从遥远的前线有组织地撤退到较近、较短和较有利的防线,预备队须集中,整个补给体系须更为有效。可是,这些很重要的措施实际上却未采取,而且谁要是进行认真的思考并对军事形势的客观实际进行分析均被嗤之以鼻,甚至被遣责为懦夫和失败主义者。相反,希特勒倒提出了他自己个人的解决办法:“不惜任何代价坚持下去!”“坚守每寸土地!”既没有任何新的战略目标,也没有适应新形势的情报部门,这就等于让敌人牵着鼻子走,把主动权交给了敌人,断送了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十分宝贵的优势。
到九月份,地中海内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英国第八集团军不久就会再次变得强大,足以在阿拉曼对轴心国部队发动一次强大的反攻。在地中海的另一个据点——马耳他岛,敌人的海上和空中力量增长得很快;因此卡瓦勒罗元帅马上宣布,“压制”英国这个地中海据点,对轴心国来说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意大利还认为英美对突尼斯的进攻比以往更有可能,然而德国——尽管他们早就提出建议——对这种危险并不怎么重视,只不过在一九四二年七月警告罗马不要采取任何不成熟的步骤,促使法属北非投入戴高乐和同盟国的怀抱。希特勒对克里特岛比较重视。不管一九四一年五月占领该岛后的体验如何,他继续认为,该岛在地中海东部“有一种支配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埃及之战。鉴于他的主张,各军兵种的大量部队被派到该岛,同时还运去大量装备和物资,以“大西洋壁垒”为样板对其海岸进行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