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号元首指令的发布突出地说明了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奇特的部署。本来攻势开始时安排的分阶段进攻的做法现已放弃,而又变成在不同方向上发起两个攻势:一个对斯大林格勒,一个对高加索。尽管按原来的计划,这两个攻势事实上互不相关。譬如说不必为了占领高加索而占领斯大林格勒。反过来也一样。
不过,希特勒仍然坚信俄国人已经到了势穷力竭的地步,尽管事实上俄军损失很轻微而且德军俘获甚少。很明显,俄国人是在采取拖延战术。希特勒还相信占领高加索石油区会给俄国的军火工业以决定性一击。
事实上,俄国方面发生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在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外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庞大的重建军火工业的工作已接近完成。坦克、火炮和被称为“斯大林管风琴”的多管火箭炮的生产数字不断上升。在第五十二军地段缴获了一份斯大林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发布的通令,那是语重心长的,并坦率承认俄国在人力和领土方面的巨大损失,包括农业地区和工业中心。接着 它庄严地指出——没有威胁也没有谴责——任何进一步的后退只能意味着俄国的灭亡。各方人士一致认为,这个通令以及为巩固俄国的防卫能力而接着采取的措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作用。第六集团军的施密特少将有这样的印象:从一九四二年八月起,俄国的抵抗又一次加强了;而在以前的几周里,后撤的敌人队伍还经常出现溃散的迹象。
在德军方面,又一次深感到给养的困难,因为这时德军在广大的地区作战。由于没有适当的公路网,所有给两个集团军群的供应物资只得靠两条铁路线运输。而这两条铁路线还只通到哈尔科夫和斯大林诺(后来延伸到罗斯托夫以远)。这是一种耗费时间的行动,因为还得把俄国的轨距改成与德国的一样宽。陆军军需兵司令试图建立一系列供应点,从那里再由卡车队转运出去。但是元首大本营所命令的部署变化频繁,使得集团军一会儿调到这里,一会儿调到那里,象老式演习时的营一样被调来调去,这就引起了新的混乱。总的说来,吃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然而弹药的补给,尤其燃料的补给却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连第四航空队也不得不帮助仓促组成的卡车队运输物资。
尽管如此,第四十五号元首指令使现有的德国兵力确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焦点。三个德国集团军分配去攻取高加索,而一个德国第六集团军不仅要攻占斯大林格勒,而且还要准备把顿河作为一道防线。这样,希特勒的目标,斯大林格勒,以及第六集团军及其司令部就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斯大林格勒的悲剧、第六集团军的悲剧,在开始之前是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序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