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迟疑:“乔儿原来人马还有些,可是自从我军占令宛城以来,粮草不继,大都解散还乡,在与曹军相攻时,也伤了不少,以他军力,守宛城只怕力所不及。”
陆逊想了想道:“兄长,你是忠厚之人,对自己地弟弟和儿子关心也无可厚非,但是国家大事,容不得私情,眼下若司马懿当真与徐晃汇合,则南阳局势为之大变,此时不是心慈之时,乔儿为人精细。办事稳重,可托大事,宛城由他来守,万无一失,而兄长与弟,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击败徐晃部,然后才能集中力量来对付司马懿,否则地话,我南阳之地,我们守起来还要费些力气。”
诸葛瑾虽然心痛儿子,可听陆逊言之有理,也只得依他。
诸葛乔被派往宛城……
诸葛乔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进入这个他攻了几个月都没有攻进去的宛城。
宛城是一个大城,但并不适合防守,故而当年曹操攻宛城,张绣想都不想就投降了,直到曹操娶了他的婶婶后才有反复。而此时,他更有几个不利之处;首先宛城被曹魏统治多年,而季汉初至,根基并不好,城中内应如何应付?其次司马懿绝境拼杀,自然勇气倍增,而自己的人马总共不过一万人,这几个月来的杀伐,损耗不少,虽然补充了不少,但战斗力却肯定下降了一大块;再次宛城是平原之地,比之洛阳多些沟渠,比之襄阳少些江水,而自己的上庸兵惯打山地战,在这种地方却是司马懿地长处,他该如何来对付司马懿呢?
看来陆逊不好对付啊,他一句话就把伯父打发了,父亲想借曹魏之手削弱孙吴之力看样子是不成了,不过,既然让自己进宛城,自己就不能白进这一回。
宛城比上庸可富得多了,虽然说陆逊取了宛城,就在战争之余,把城内的财物流水般装船装车向南运……是不是那时陆逊就没有长占宛城的打算?……但是在诸葛乔入城这宾,还是吃惊不小。大街小巷的房屋,摩肩接踵地百姓,巨大的府库里还剩下数不清的布帛钱粮,城北数不胜数的冶铁作坊和超过五万人的锻铁工匠,就算是十个上庸也比不上这个城市吧。这个冶铁之都若是季汉得了,曹魏只怕以后的军械数量都不足了。
可惜,这一切能不能守得住呢?
十一月二十五日,诸葛乔留范疆守宛城,自己引军前进到伏牛山南麓的方城,博望一线,准备迎敌。
方城县以其境内筑方城而得名,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方城是中国最早地长城。“楚文王时于方城山(后小顶山)修筑长城,日‘方城’,以守卫其北境,方城县由此得名。”从史书记载看,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楚伐申灭邓占领伏牛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后,为防称霸的齐桓公南侵,即在后世南阳市北方建筑长城,长城从方城县北起,南至泌阳县再折向西南唐河县,对峙着齐国的方向。后在战争中不断展筑,西边沿南召,嵩县,西峡,内乡,镇平镇,到对州市罗庄乡土俗山止,绵延起伏七八百里,如今,在内乡县,西峡县,方城县,还有长城遗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