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小公子脚踩着树桠,双手扯着枝条,还不时的直起身子朝远方探看。树底下,几个丫鬟婆子掂着脚昂着头,紧张地看着树上的人。
他在树上每移动一下,那些丫鬟婆子们的心便要提一下,真正是一颗心提到嗓子眼。
“九公子,您还是下来吧?这树这么高,若有个闪失可怎么得了?”一个婆子战战兢兢道。
那树上的小公子却是置若罔闻,还欲抬腿欲向更高一截树桠攀去。那婆子还待唠叨几句,可是小公子一向顽劣,连国公爷和各位少主子都拿他没辙,更何况这些个下人的话,他如何听得进去?
一旁的老管家眼见也无法,赶紧招集府中的护卫团团围在了树下,然后吩咐他们各自伸出双臂,以免九公子一时不小心,失足跌落下来时好接住他。
树上的崔九儿低眉撇了一眼树下的阵仗,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己虽是自小体弱,但好歹自己也随哥哥们习了几年的武,何置于连爬个树都要弄成这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怪就怪自己生来和哥哥们不一样,不能随爹爹和哥哥们上战场杀敌也就罢了,偏偏就在这国公府里,也被护得严严实实,唯恐有一丝闪失。
崔九儿自小到大,无论到哪儿,身边都簇拥着一堆的丫鬟婆子。他有的是手段捉弄那些丫鬟婆子,可时间一长,面对一张张既怕他捉弄又不得不听命的无奈脸庞,崔九儿也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这次爹爹带着哥哥们出征已有两月之久。崔九儿在府里呆得快要发霉了。能玩的游戏,能找的乐子都消遣过了,连三哥养在花园池塘里的几条锦鲤就被他抓上来烤着吃了,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可以消遣的事儿了。
就在崔九儿百无聊赖之时,一个好消息传入了府,那就是在江南行商的三公子要回京城了。崔九儿接到三哥的来信,信上说已从江南出发,估计十日之后可至京城。
崔九儿看完高兴得手舞足蹈。三哥是个有趣的人,且一向和自己亲厚。他定是接到了管家的书信,不放心自己独自呆在府里,便放下江南的生意赶了回来。
崔国公和夫人早些年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因此国公爷和夫人盼着生得一个女儿,谁知说来也怪,他们后来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却都是不满周岁皆夭折了。
只到崔夫人四十五岁时,才得了崔九儿,谁知道又是个体弱的,护国寺德高望重的大师说过了,宜取名为“九儿”,皆音“长长久久”得以保平安长大。
崔九儿倒是平安过了周岁,可是不久之后崔夫人却是病逝了。崔国公和诸哥哥们对年幼失母的崔九儿宠爱有加,真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五个哥哥中,大哥和二哥戍守云州边疆,四哥、五哥跟随在国公的军中。只有三哥崔毓之志不在军中,而是喜欢四处行走,游历江湖。
三年前,因喜爱上江南的风土人情,崔毓之在江南落了脚,开了几间铺子,闲暇之时与江南的文人墨客、三教九流打得火热。
诸哥哥中,犹为疼爱崔九儿的便是三哥崔毓之了。崔毓之不爱武刀弄剑,因此不必向其他哥哥一样,一心只扑在武学兵道之中。在去江南之前,崔毓之除了外面游历会友,其余的时间都是呆在府里陪崔九儿胡闹。
“已有半年多未见了,不知三哥可有变化,也不知他这次会从江南带些什么新鲜玩意儿回来?”崔九儿一边念叨,一边又直起身子翘首远望。
崔九儿掰着指头,算着日子,想是三哥今日该是会到了,因此她今天一大早就等在了国公府大门口,可这会儿都快到晌午,还不见三哥的影子。
耐不住性子的崔九儿便噌噌爬上了门楼上的参天古树,扬头脖子看向远方,希望早一点看见长街的尽头,出现三哥的骑着高头大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