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第一季度,德国潜艇在英国海域实施了布雷,但这并不清楚地表明邓尼茨将军即将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德国潜艇继续集中在西南海防区活动,它们在1至2月份击沉了85艘运输船,共计280,829吨。其中只有7艘是运输船队中的船只。可是,德国为此却损失了3艘潜艇。因入侵挪威的需要,邓尼茨后来将25艘潜艇派到挪威海域。在随后的3个月中,运输船队的损失有所减少。
由于鱼雷普遍发生故障,潜艇作战受到影响,因而在入侵挪威战役中德国潜艇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京特·普里恩向锚泊在那儿的运输船只和巡洋舰多次发动攻击。结果,他发射的所有磁性鱼雷都往深处运行,未命中目标。德国对这次攻击的失败作了详尽的分析。德国海军参谋部据此作出论断:鱼雷的故障致使潜艇未能发挥作用,使这个区域的1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以及多艘驱逐舰和运输船仍在继续活动。后来的调查结果证明,磁性鱼雷的引爆装置失灵,而且鱼雷航行时往往超越选定深度。结果,德国的鱼雷检验机构因此而改组。实际上这是鱼雷试验不充分所引起的。不久,这种情况也出现于太平洋海域的美国潜艇部队,并影响了潜艇的作战。对于同盟国来说不幸的是,德国人纠正自己的缺点要比美国人及时得多。
尽管北部作战使德国潜艇司令现了丑,但是1940年春季的行动却为邓尼茨后来几个月中在大西洋获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德军夺取了挪威的整个沿海地区,随后又征服了低地国家和法国,从而使希特勒掌握了改变英国海上翼侧的手段。正当德国在挪威建立潜艇辅助基地时,邓尼茨亲自监督在法国沿海的布勒斯特、洛里昂、圣纳泽尔、拉罗舍尔和波尔多修建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有了这些法国海军基地,德国潜艇前往大西洋巡逻区的航渡时间就可以缩短一半以上。而且,英国皇家空军由于极大地被牵制在英吉利海峡的上空,因而不能前去破坏比斯开湾内这些港口中的大型钢筋水泥工事的建设。结果,这些工事达到了坚不可摧的地步。7月下旬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德国在法国上述海军基地的战略能力大大地加强了。
第二阶段:以法国港口为基地在中大西洋发动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