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看向郑国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怜惜和喜爱。就算那十多名河工说谎,御史大夫隗状是秦国三代老臣,他在秦国为官的时间比赢政的年龄还要大,口碑也一向好的没话说,是鼎鼎有名的正人君子。他的话要是还不可信,那天下就没有可信之人了。
李斯说道:“如此说来,如若不是郑国初始做间在先,那他真算得上一位忠正廉洁的好官了。”
昌平君正要发作,赢政忽然面向郑国,语气和善的说道:“郑国,你还有何话说?”
郑国说道:“郑国最初的确是奉命而来,但是修建泾水河渠,却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赢政微微一笑:“哦?那你细细说来,怎样的利国利民?”
郑国等得就是这一刻。李斯早已告诉过他,无论谁问什么话,只要回答那一句就行了,但如果是秦王问“怎样的利国利民”,就要仔细说明,不要再只说那一句了。
郑国是个水利专家,朝政的事情他不懂,但是泾水河渠怎样的利国利民,却正好说到他的长项上。郑国马上给嬴政算了一笔帐:泾水河渠建成之后,可以将四万多顷的不毛之地改造成肥沃良田,每亩田的产量能够达到一钟。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靠泾水河渠,就可以解决秦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或者,解决一支六十万大军越境作战的军粮问题。
赢政和百官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赢政半天才反应过来,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虚报邀功可是要受重罚的。”
李斯已经听出来,郑国的命已经保住了,现在秦王考虑的只是他如果虚报邀功所受的重罚了。
郑国摇头,将四万多顷良田分解到关中各郡,此郡能得几许,彼郡能得几许。又历数各郡人口、地形、气候、土质,条分缕析,言之凿凿,不由得人不信。要知道,这其中的许多数据和资料,是郑国用两条腿一步步跑出来的,在官方报表上根本了解不到。
此时的郑国,已经没有了死囚犯的萎靡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板,高昂的头颅,满脸的光辉。
李斯看着他,心潮澎湃。他知道,这是一个学者的自信,不用趋炎附势,不用委身求荣,这一刻,在秦王面前,郑国表现出了一位科学家的尊严。
郑国只是一个水利专家,不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但是,他的话还是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赢政。
赢政不是水利专家,他是一个政治家,他是秦王,是一国之君。所以,他知道郑国所说的一切以为着什么,也知道,这样的人才,只能留,不能杀。
当郑国滔滔不绝的说完,才发现现场如此安静。他这才从精神世界回到了大秦国的金銮宝典,有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好像大家还沉浸之中,不能自拔。
李斯看了看赢政,没有说话。他知道,郑国的命保住了。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安静,让赢政多想一会儿。
赢政终于回过神来,他的目光扫视全场,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到现在,连傻子都能听出赢政的意思了。大家心里的天平早就偏向郑国这边了,只是碍于昌平君和昌文君才没太多的表现出来。现在,秦王都发话了,还顾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