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着东重所说,这段时间朝堂上一切都还好,相公们也都是尽职尽责。即便是问起荆王赵曦的表现,东重也说表现的很好,天天在昭仁宫学着帝王之术,早晚习武,还不时会焚香祷告,为官家祈福。
所说的话完全就是规规矩矩,即不说别人的不好,也不会强调某人做得好,看起来是一点的倾向都没有。像极了一些朝中的老油条们。
可就是这没有任何倾向的举动,落在赵祯眼中,让他形成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密谍司可是官家亲军,那是唯天子论的。
遇事必须要有倾向,那就是要向着官家,不管是好的坏的全都要报。但这个东重这种没有立场的汇报,分明就是已经有了立场,那就是密谍司已经开始变了质,不再像以前那般成为他赵祯的眼睛和耳朵。
只是可惜陈琳失踪了,生死不知。这样的情况之下,赵祯又卧病在床,手中根本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可用,就算是想要换掉东重,也不知道让谁去替补为好。如此只能先让其离开,以后有合适人选在重打密谍司的主意。
继东重之后,赵祯又见了不少的重臣,从他们的口中了解这段时间他生病时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很可惜的是,赵祯信任的宰相贾昌朝早就是曹皇后的人,从他的嘴中注定听不到任何真实的消息,这位宰相所说的一切,都是之前与曹皇后赵允让商量好的。
除此之外,其它的朝臣多被找过谈话,不是曹皇后就是赵允让,再么然就是贾昌朝,面对如此庞大的势力,多半的臣子选择了听话。面对官家汇报时,所说的都是商量好之言,七分真实,三分虚假。
真实的部分不用说了,虚假说的就是曹皇后一个女人根本就无法控制住朝堂,要不是其它相公们还算是尽力的话,怕是现在朝局都要乱了。
这个结果,正是赵祯最想要听的。
赵祯从小的经历,让他很难真的去相信一个人,更不要说是一个女人。
听到曹皇后不足以压服众臣之后,他便放下心来,认为大宋的最高权力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这些汇报的重臣之中,还包括了庞籍。
庞籍,同样是宰辅之一,同时还是荆王赵曦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可以想见,以他们这样的身份,一旦有一天赵曦登上了皇位之后,他的身份必然也是会水涨船高。
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天然站在了曹皇后与赵允让的对立面,这样的人所说的话也应该是最为可信的。
只是可惜,庞籍太聪明了,太过于会审时度势。
往往越是聪明的人,越是不会把宝只是押在一个人的身上,在见到赵祯的那一刻,庞籍并没有如实汇报,也没有去说曹皇后的不好,当然也不会说她的好。
直到现在,庞籍的想法还是想要继续的观察观察。
庞籍需要看到的是赵祯真正重上朝殿的那一天,重新手握大权的那一刻,甚至由赵祯的口中直接指定接班人就是赵曦,也只有那个时候,他才会真的全力支持荆王。
在此之前,变数依然还是存在的,那他这样的聪明人就不会轻易下注。
涉及到储位之争,一旦下了注,那就是买定无法离手,干系实在是太大,没有明朗的局势之前,庞籍不会轻动。
就像是现在,尽管赵允让找庞籍谈过,但他也没有说同意,没有完全的支持对方,还是处于犹豫和徘徊之间。
臣子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说实话不能被买通的人。
比如说三司吏宋痒、比如说枢密使包拯。
宋痒不会被买通,是因为他一生都在为大宋的经济发展推动做着贡献,其它的事情,就像是完全的与他无关一般,他或许会关注,但绝对不会轻易的发表意见。
这样的臣子就是一个孤臣,是最让帝王放心,也是帝王最喜欢使用之人。
赵允让也看出了这个道理,他就从来没有去找宋痒交谈过,更没有行拉拢之事。这是因为他心中清楚,这样有能力的臣子根本不用去拉拢,如果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宋痒也会做好本职工作,相反赵曦上位,亦然。
这根本就是一个为国之人,而非是为了某一位君主在努力。
赵祯单见宋痒的时候,此人果然就没有就朝局多说一句,只是在讲到国库收入的时候,说了不少。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