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王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朝廷上下都知道冯紫英一直是坚定地反对与南京媾和的主战派,要求朝廷打过长江去,彻底打垮南京伪朝,将整个江南彻底拿回来,并对江南那些反对朝廷的士绅予以严厉惩戒。
不过朝廷户部的确有些吃不消,加之冯紫英那套主张继续向海通银庄借贷和发行国债来支持朝廷大军收复江南的建议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要让其父亲的西北军能继续维持下去,所以最终被搁置了。
但忠顺王也知道虽然是搁置,但是并不代表朝廷就真的有多么支持老大登基了,很大程度还是事急且相随的一种妥协,一旦局面好转,说不清楚朝廷还有什么变化。
老大也肯定知道这一点,登基之后肯定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或者消除这种风险,比如赢得文臣们的认可,又或者在一些条件上做出让步。
“紫英,你说这话你自己信么?”忠顺王叹了一口气,“不过现在朝廷既然有此决定,那你也莫要再生事端了,日后老大登基之后,恐怕要视伱为眼中钉,多半要给你一些难堪了。”
冯紫英哈哈大笑,连连摇头,状极欢愉。
“王爷,我倒是真盼着新皇能给我找麻烦啊,您觉得我当这个兵部右侍郎是皇上封我的么?若是皇上还清醒,只怕也不会容我这个年纪就当到三品重臣吧,便是去陕西当巡抚平乱都轮不到我吧?我这头上的乌纱帽是内阁诸公给我的,要取也只能是内阁诸公来取啊,新皇找我麻烦,这就是在挑衅内阁诸公啊,您觉得新皇会这么做么?若是你是新皇,也只会刻意讨好我才对啊。”
冯紫英的这番话让忠顺王也为之深思。
的确,老大上位,恐怕想的就是要稳固自己的皇位,另外还要想办法把皇位往自己儿子身上传,不能让皇位重新回到老四(永隆帝)这一脉,这是首要问题,其他都要摆在其次了。
这种情形下,若是针对冯紫英,那无疑会更激化双方关系,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聪明的应该是收买拉拢才对。
尤其是像冯紫英这种年轻俊彦,本来就是北地士人的中坚力量,日后还不知道要在朝中呆多久,比起叶向高、齐永泰这些老奸巨猾之辈,这种人才是最划算拉为己用的。
“那老大拉拢你,你会答应么?”忠顺王问道。
“王爷,你是替你那几位侄儿问的么?”冯紫英挑了挑眉,“寿王,还是禄王?”
忠顺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老大继位,恐怕他们都不会好过,有些担心害怕也是正常的,不敢对你们动手,但他们就不好说了。”
冯紫英也知道忠顺王所言不虚,义忠亲王继位要对付的也肯定是可能危及他和他儿子皇位的永隆诸子,而不是像自己的文臣,因为文臣不是以血脉维系,而是以士人身份来维系,除非杀尽天下士人。
但对永隆诸子就简单了,就那么几个,这年头发生什么意外都正常,用什么手段都可能。
“王爷,您不会觉得这种局面会持续很久吧?”对于自己这个最忠实的盟友,冯紫英还是不吝于表明态度的,“义忠亲王就算是继位,就算是朝廷也应允南京方面的条件,比如让汤宾尹或者缪昌期中一人入阁,就算是朝廷把义忠亲王世子列为太子,那又如何?”
忠顺王全身一震,看着冯紫英。
“义忠亲王当了几十年太子,还不是说废就废了,让当今皇上登基了?只不过当初废他太子位的是太上皇罢了,现在除非他直接让他的世子登基,日后内阁若是觉得他的世子不合适,要另立太子呢?倒不一定是寿王或者禄王他们,或者也可能是义忠亲王其他儿子呢?”
冯紫英悠悠地道:“关键在于谁才有立太子这个权力,除了内阁,还能有谁呢?您不会觉得现在内阁同意立义忠亲王世子为太子,就不能换太子了吧?”
忠顺王脸色有些活泛起来了,双目也变得晶亮,“紫英,你的意思是内阁日后可能要易储?”
“我没这么说,您要这么理解,那是您的事儿。”冯紫英不上钩,轻描淡写地道:“我只是说,这个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而非义忠亲王手上,哪怕他登基为帝。如果得不到内阁的支持,他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很难。”
轻描淡写,但是却格外露骨,却让忠顺王心里踏实放心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