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经过稍微琢磨,还是按照老办法来,先各自的名字开始教起,草、木、水、鱼这样,把学生们的名字都列出来。
先教他们写各自的名字,正好这样方便记忆书写,等他把名字的写法和发音都教会给他们。
看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文字、发音和人对上号,这样比较好记住,而且人类对属于自己的名字都会记忆深刻。
见面交流的时候喊名字,若是遇到不会写的,就可以询问交流,顺便比划着写法,这样子巩固起来肯定是非常好的。
景蕖想的不错,他这样安排,学生们果然学的很快,私底下相互间把自己、对方的名字都记得牢牢的,都想着尽量把人和名字对上号。
等把他们十个人的名字都学会后,景蕖就开始拿部落里其他人的名字当教材,教完就让他们去叫部落里的人,复习巩固顺便教别人,速度也不慢。
等部落里600+人名全部都教完,景蕖就开始教他们写所有能够看到的东西。
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腊肉香肠、板栗核桃这些,都被他拿出来用。
效果同样还挺好的,每次教到个新物品,先教他们学会写这个物品的名字。
然后就会有人问制作方法,例如腊肉和香肠,都是他们部落里的人参与制作出来的,他的学生们都很清楚制作流程。
景蕖要跟他们聊到腊肉,顺手就会在黑板上写上制作方法,然后指着写出来的流程,就开始里面他们不认识的字。
简直百试百灵,教学效率就跟坐火箭似的。
毕竟食物、尤其是能储存的食物,对部落里的吸引力可谓是非常大了,加上他们会制作,很快就能背诵复述出制作过程,等教学完成后会对照着认字。
相互间还能跟别人纠正、复述,有时候就为确认腊肉制作方法里面的某个字,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闹到景蕖跟前让他评判。
遇到这种情况,景蕖就会罚他们抄十遍认错的字,尽量帮他们加深记忆,以免后来再犯错。
当他墙壁上用来计时的“正”字写到二十一个,漫长的寒季过去大半。
他的学生们已经学会默写腊肉、香肠、羊皮纸、衣服、靴子这些常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林林总总加到一起,学会的字数大概得快接近一千,景蕖对这个教学成果满意的不得了。
其实很多他都是教过一遍,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琢磨互相问,全凭借学生们的热情和自觉。
部落里的人对文字的态度近乎虔诚,在景蕖提出要教他们学写字以前,他们部落里的人,甚至都只听到过超级部落有文字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