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通过女性那特有的细腻的笔触,心怀敬畏的轻轻掀开民族的记忆。以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般近乎于白描的手法,向读者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声嘶力竭干瘪豪言壮语,一切都是那么轻柔、平和。如果你在这里寻找某种浅薄的所谓激情,也许你会失望。但是只要你潜心阅读,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让你欲罢不能。黄花的细腻是我学不来的。仿佛总在不经意之间,击中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骄龙也斗胆说说不足吧!呵呵!
一、黄花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路子。那么对于战争的场面描写可以从略,可以把更多的笔触用在人物的内心冲突方面。对于战争可以通过人物的感受、认识、心理变化等从侧面描写。也就是所谓的把大的时代背景化做小人物身上的印记。在这方面似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二、人物刻画略显单薄。虽然是群像塑造,但是还是要刻画几个典型人物。扛抢打鬼子,对于世世代代本分的农民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和挣扎以及外在表现,最能体现出人物的不同。再有就是对鬼子的刻画略嫌程式化、教科书化。鬼子军官基本上在日本都受过中高等教育,尤其是在看日战争初期。他们不是没有文化素养,而是战争这种非常态扭曲了他们的人性,在这方面似乎可以花一些笔墨。
三、时代背景不很明晰,跳跃性太大,且有寅吃卯粮的嫌疑。
骄龙信口雌黄,班门弄斧了,呵呵!由于本人欣赏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可能没有很好领略黄花的创作意图,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赤角的点评
更新时间 2009-05-13 08:26:23字数 2079
初评《抗日烽火映山红》
在阅读昨日黄花的的小说《抗日烽火映山红》时,我并没有注意到作者的性别。可看小说当中,老是在小说的留言中看到“黄花姐,黄花姐”的叫法,刚开始并没有太再意,因为我看书很少去关心谁是作者,我只关心书的内容是不是精彩。见别人老是这么叫,才留心了一下,翻看了一些资料,这才知道“昨日黄花”是一位女作家。
女作家写战争小说还是比较少见的,我女儿就对我说她从不看战争和武侠小说,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就像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给男孩买手枪,汽车一类的,给女孩子就买娃娃,让他们的喜好体现在玩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