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在下雪前与下雪后都无法进出塔。既然如此,就表示凶手根本没有进出那座塔。”
“咦?这是怎么一回事?要是不进入塔内,凶手怎么有办法杀害时雨先生?”
“严格来说,凶手之前曾经进入塔内一次。但那是在命案发生的那晚以前的事。”
“啊,原来如此!”我终于反应过来,不禁提高音量。“就跟矢神先生一样,凶手在塔里设下了陷附—?”
“对,凶手为了设下陷阱,在事发当晚之前进过塔内。实际命案发生时刻,凶手并不在场。塔从内部上锁是时雨亲自锁上的,而不是凶手干的好事。由于准备工作全都在当天以前完成,凶手那天也不会在雪地上留下脚印。这就是密室的真相。时雨不过就是自己踏进了名为密室的死亡陷阱里。”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陷阱?”
“音乐盒在时雨后脑造成外伤使他死亡。因此这应该是个对着目标砸下音乐盒的陷阱。”
“真的能做出这种陷阱吗?凶手不是不在现场?他怎么有办法既能抓准时机又能让凶器自动掉落?”
“现场留下一些疑为诡计的痕迹。首先是散落尸体周围的音乐盒。这些音乐盒无庸置疑被用来当凶器。而这些音乐盒被堆在塔内楼梯顶端的尽头,也就是位于暖炉正上方的楼梯间。这里有扶手,但没围起来。要是音乐盒倒塌,就会在没阻挡的状态朝正下方掉落。”
塔内任何地方堆着音乐盒都不足以为奇。再说三不五时就往塔里跑的时雨,也未必会对楼梯上堆积的音乐盒有怀疑。要是塔内的音乐盒全都是很久以前就放在那里,就更不用说了。
“准备大量的改造音乐盒来当凶器,也是为了多多少少提高命中目标的几率。以结果来说,其中一个音乐盒确实给了时雨致命打击。”
“把音乐盒推下去以前,首先得把时雨先生引诱到暖炉前。凶手真的是利用第三首月之诗来达成效果的吗?”
“不,时雨没见到月之诗。要是时雨见到了,他很可能不光用暖炉烧掉那张纸,还会逃出高塔。他会发现塔不是安全地带。这对凶手来说会造成反效果。”
“但暖炉里不是找到了烧剩的月之诗?”
“那应该是凶手故意留下的残骸。在此之前月之诗具有刺激下个目标精神的效果,唯独最后一首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我认为残骸是凶手的签名,表示这一连串的命案全都是他一人所为。为避免之后生火时纸张会被烧掉,只有那张残骸不自然地放在暖炉深处的角落。”
“是为了夸耀犯行吗?”
“我无法理解凶手的心态。但看起来像是凶手要诏告众人犯行全是他独自犯下。”
“这是怎么一回事?”
“总之最后一首月之诗无法拿来当引诱时雨上钩的开关。就算凶手在塔内准备了月之诗,也难以预估时雨会在何时察觉,又会在何时将纸丢进暖炉。凶手必须更精确地掌握对方站在暖炉前的那刻。”
在时雨靠近暖炉时,自动推落头上音乐盒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