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会陪我去买东西吧。」
从雅各氏症发作以来,你第一次想要拥有某种东西。
「好啊,不过下一堂课要开始了。」
第四堂是名誉教授开设的纪念课程,只要出席就能拿到学分。不只我们两个,我们这群朋友也全都会去上。这堂课可说是只要交出简单的报告,就几乎可以拿到「优」的营养学分。
「好吧,走吧。」
我凝视着慢慢地、拼命地收拾桌面的你,从你的动作中,我常常发现到我们总是无意义地在赶时间。
大教室的八成已经坐满了,好不容易赶到的我们,找到了前面数来第三排的位子。那附近的学生不是像麻理、直美一样会乖乖做笔记的好学生,就是像邦彦或洋次一样差点迟到的学生,可说是天差地别的两种类型。
「好慢喔,最近不常看到你耶。」
邦彦指指自己身旁的空位,悄声说道。其实我并不想让你跟大家见面。
「不好意思。」
没办法,我只好跟你一起从哪里坐进去,莫约四十几岁、气质优雅的教授开始上课了。
「上回我们谈到佛洛依德,这次我们来谈谈佛洛依德在一九零零年代初期的伙伴,澳洲心理学家——阿尔佛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吧。」
我翻开讲义和笔记本,写下A?阿德勒。我转头看着你,发现你面前只有一本摊开的纯白笔记本,教授仿佛按下开关的机器般,接着往下说:
「佛洛依德提倡的是理性与感情、意识和无意识的对立,但是阿德勒认为人类是无法分割的个体。谈到心灵创伤,各位应该也常常在电视剧上看到吧?也就是心灵在幼儿期之类的过去所遭受到的眼中伤害。佛洛依德很重视心灵创伤的重要性,但在“阿德勒心理学”上来说,心灵创伤的影响是有限的。他认为决定人格的,应该是那个人的希望或是将来的目标,而不是过去,也就是说,决定人格的并非过去,而是未来。」
这番乍听之下充满希望的话语,其实非常残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未来已经被封闭的你,又剩下什么呢?如果没有未来也没有希望,那么那个人就无法保有自我活下去吗?我怀着一种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心情,注视着你。
你正面对着讲台,一脸认真地专心听课。光是说「认真」,可能无法将那时的气氛传达出来,在多数学生为了轻松取得学分而选择的大教室中,只有你一个人拼了命地认真。你拿起铅笔,在一片空白的笔记本中央写下大大的几个字。
未来 希望 人格
你的字迹歪七扭八,仿佛小孩子写出来的东西,然而光是看着那几个字,就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悄声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