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兴许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楼,封面印着“第一楼”字样的册子,印了不少,西湖边、秦淮河里,花魁之人,人手一册,还在等着第二册。
倒是没有人真的去笑话吴伯言的“纵情浪”。
钱家的德华书院,徐杰应约而至,宽敞明亮的学堂里坐满了人,七八岁的稚童,十几岁的少年。
徐杰当初为了盘下望湖楼,答应得爽快。而今真要成为教习了,却也为难起来,教课的内容徐杰有些犹豫。若是教四书五经圣贤典籍,徐杰也知道自己肯定不如许多人教得好,若是真教这些,也枉费了钱老员外把他请来的初衷。
如此去想之后,徐杰倒是知道自己该教点什么了,博闻见识,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教授这些东西,便也真正对得起钱老员外的那份大人情。
第三百零六章 还请公子自重
众多学子,有钱家子弟,也多有寒门学生。两方人群看起来区别也极为明显,一边锦衣华服在身,连脸上的皮肤都显得细嫩光滑许多。另外一边粗衣麻布,看起来就知道不是富贵人家。
如此,徐杰不免对钱文臣也多了一些尊敬。
所以学生见得徐杰进来落座头前,皆是起身躬身拜见:“见过师尊。”
徐杰有些不习惯,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开口说道:“今日不教圣贤,也不背诵默写,说一说汉末三国,陈寿写了一本《三国志》,今日就说说这三国志。”
不用背诵默写的老师,对于这些孩童来说,那就是好老师。所有人都是一脸欢喜。
徐杰翻开手中带来的《三国志》,开讲了,却也不按照文章去说,倒是有点说书先生的味道。
钱文臣此时也出现在学堂之外,隔墙听着徐杰开讲,《三国志》原文,纪传体,其实难以看懂大局,也就是说个人的传,难以直接代入大的历史事件脉络,徐杰拿着《三国志》,却自顾自在说,先说十常侍,脉络却是三国演义的脉络,但是徐杰自己,可不敢乱演义。《三国演义》其实主要就是把《三国志》的纪传体梳理了一遍,当然,也有许多艺术加工。
这也就说到了史书中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区别了。各有优劣。但是也各有缺点。纪传体需要梳理脉络的大局面,编年体又要梳理细节。
许多人说史书不可信,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对于质疑历史格外的上心,以此来显示自己不同旁人的水平。其实史书可不可信有两说。
大的历史脉络,往往都是可信的,因为只在大事件大节点的胜败得失记录,这是骗不了人的。细节上的杜撰,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上编写,也不少见。所以说,质疑还是得有个度。
钱老员外听得徐杰这么说着三国志,也是眼前一亮,在门外一战就是一个多时辰,直到徐杰结束了教习,钱员外也走了进来,夸赞一语:“徐公子所教的内容,当真生动有趣,老朽也听得津津有味。老朽心想,徐公子说得这般的好,不若请个执笔的来,公子一边说,他一遍记录如何?到时候也刊印出来,通俗易懂,算是不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