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常对苏卿鱼说要跟着姑姑好好学,长大了像姑姑一样有学问才好。苏卿鱼的爷爷在文革时被打成了黑五类,连累了三个儿子,都是读了两三年小学就被赶回了农村,只有姑姑因为年幼被城里的亲戚收留,一直读到了中专,这在整个家族里算是最高学历。也许是因为自惭形秽,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分开,爸爸和几个大爷对姑姑都有些生分,见了面客客气气,不像一家人。
妈妈却告诫苏卿鱼长大以后千万不要变成姑姑。“要好好读书,但要读对书。”妈妈对姑姑教导苏卿鱼的方式颇为反对。
苏卿鱼十岁的时候姑姑第三次参加成人高考,还是没能考上。家里人不止一次劝过她先找个工作然后上个夜校,她却说什么也不依,说那不是学正经东西的地方。就这么老大不小也没个工作没个对象,一直在几个哥哥家东串西走。苏卿鱼虽年幼,但也看到了姑姑那双像小兔子一样恐慌的眼睛,每次看到嫂子们就不停闪躲。
“小鱼儿啊,人和人之间都有红线牵着,拴上了就躲不开。”姑姑曾经说过。
有一次苏卿鱼摔坏了同桌的塑料铅笔盒,没办法只好拿回家来让姑姑帮忙粘好。苏卿鱼粘了一块就已经弄得满手黏糊糊,姑姑一个人完成了整个工程两只手还是白白净净。
苏卿鱼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那个课间是她故意碰掉了同桌的新铅笔盒。那是苏卿鱼见都没见过的最新款式,打开以后变成三层,合上以后还能从各个角落里抽出小抽屉来,变成一个机器人的模样。因为这个铅笔盒,她们俩的课桌像磁铁一样把全班同学都吸了过来。只有当大家都冲到操场去抢沙袋的时候,苏卿鱼才找到机会碰掉它,为了说不出来的原因。
但是姑姑似乎什么都知道:“小鱼儿啊,你碰到的每一个人都和你拴上了红线,这红线在你身上要戴一辈子,说不定死了都不能拆掉,这就叫缘分。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你身边的人,这样他们才能把你的红线扯到更远,让你认识更多的朋友。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会用脚下的红线绊倒你,让你走不远。有因就有果,总有一天是要应验的。”
姑姑坚持让苏卿鱼写一封道歉信放在修好的铅笔盒里。就在那时她教会了苏卿鱼那种奇怪的折信方法。“以后姑姑给小鱼儿写信也会这样折,这样小鱼儿就知道那是姑姑的信了。”
但是姑姑从来也没给苏卿鱼写过信。第三次高考失败后,姑姑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有人再提起她。
苏卿鱼恍惚记得有那么一个夜晚,家里十几口人聚在了一起,大人们窃窃私语,苏卿鱼被赶到了小厨房里搭起的小床上。那晚上真的好冷啊,她就躺在这里,悄悄听着隔壁屋子里传来的只言片语,然后渐渐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