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安知道他的用意,便理了理衣裳,坐直了身子,努力摆出一副正经威严的模样来。
镇国公、卫老将军和陈老御史,正带着城中留守官员,在城门外等候。
远远地看见队伍过来了,一行人都十分激动,俯身便拜:“恭迎殿下回京。”
城中百姓听见他们这样喊,一时间竟分不清,他们喊的究竟是“陛下”,还是“殿下”。
萧承安看了一眼祝青臣,清了清嗓子,轻声道:“诸位免礼平身,本王不在城中,有劳诸君。”
“臣等不敢,殿下言重了。”
朝臣们都被敲打过了,此时表现得不卑不亢、一如往常。
萧承安道:“一同入城罢。”
“是。”
留守朝臣退开两边,让皇帝的车马先进去,然后跟在后边,一同入城。
百姓们抻着脖子,好奇地看过来。
直到看见康王殿下风光入城,而皇帝却和太监和尚关在一起,疯疯癫癫的,甚至在自己身上抓虱子吃,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朝廷说是皇帝敬香,遭遇山匪,被刺伤了。
可实际上,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件事情一定另有隐情。
原来说书先生口中的海外轶事,就是这位皇帝的事情啊。
原来斩杀暴君的王爷,就是十五岁的康王殿下啊。
一时间,所有百姓口口相传,议论纷纷。
祝青臣骑在马上,偶尔听得一两句,颇为满意。
系统问他:“你想把这些事情公之于众的话,直接发官府文书不就好了,怎么要借说书人的嘴来说?”祝青臣道:“大大方方地说出去,只怕传播不广。若是遮遮掩掩,百姓们岂不说得更起劲?”
他故意做出一副遮掩的模样来,故意不让百姓知晓,百姓们才会越想知晓。
事情才会传得越广。
祝青臣回头看向废帝,他方才是装疯,不想让人议论他,现在没法子了,他们都在议论,废帝也懒得装了,坐在专属囚车里,脸色灰白,像是个活死人。
回到宫里,祝青臣让萧承安端坐高位,把两封诏书交给镇国公,请他代为宣读。
现在皇帝变成这个模样,所有人都看见了。
康王登基,他们除了俯首称臣,没有别的选择。
毕竟徐意和江显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
至于四位顾命大臣,谁当顾命大臣不是当?
至少这四位品行正直,有他们管教皇帝,不用担心皇帝和之前那个一样离谱。
让礼部敲定康王登基的时日、抓紧时间赶制礼服、筹备登基大典。
另外还有,先前草原向大夏请求和谈,已经托镇国公带来了和谈文书。
此次新皇登基,也可以应了草原摄政王前来京城拜见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