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事情,还挺多的,他约是要滞留一段时间才能回去。
这般也好,这两个院子现在还隔绝着,他也有个暂时能落脚的地方,只是以后开了角门,他就不能再来住了。
这个院儿,也就留给关兴和关开涵了。
雷哥安排的一切都很周到。他开始忙起来,整日不见人影的。
水大娘知道,这一位老爷,看着是挺朴素的,衣着也很简单,但却是个能人,是有本事的人,而且极有财力。
甚是低调,一时之间也看不出究竟是做什么的。
而关开涵书院要去游学的时间定了三天之后,为什么这么快呢,因为秋游,春游同样在古代盛行。当然只固定在一个小范围的圈子里。古人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尤其是要科考,将来要入仕的人,此时能多看些风俗民情,与其它书院交流交流这天然就很重要。
不过去不去是自愿的,不愿去的,就留在书院里学习,当然还是有留守的师者在的。会讲读一些讲义之类的课程。
关开涵回家说了这事,并对邓智林道:“山长这样处理的极好,有些家境不好的,不去也不会增添负担,不然这实在是一笔很额外的开支。”
这个时代,花在路上的时间可是现代的数十倍甚至是数百倍千倍那种,现在交通再贵,哪怕是头等舱呢,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可是这个时代,车马费是一笔,路上的干粮,住宿,游学的其它开支,多的不得了。哪怕只是从县里去一趟城府,对很多家境不好的书生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不是说只给车费,其它的省省钱,啃个馒头就能撑过去的。并不是这样。
因此去的人只有一小半。都是家境好些的书生。有些是清贵读书人家的,有些呢,则是门槛高些的。
而关家,门第不咋地,但有钱也是真有钱。
便是没有邓智林在空间里弄来的钱,关家还是有钱。有手艺,有生意,有产业……这样的人家,在古代不止是中产,而是小富之家了。
若是关兴以前中用些,便算是当地的乡绅,这种级别。
可惜关兴不给力,没能把持屠户帮,不然就是妥妥的乡绅老爷。有钱有势这种。
邓智林点点头道:“那我先出发,就不与你们一道了,你就随同窗和老师们一起。”
“好。到了府城汇合,”关开涵心里清楚,他与书院的人一道,完全是没问题的,可是他怕山长缠他说话。那简直是……
反正他是知道邓智林这人就是十分佛系,能懒就懒,懒得理人,以及躲避社交这一种。这繁文缛节的这些,他就更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