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许显纯等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许显纯和田尔耕这样儿的根本就不会有自己的思想。
皇帝强硬,他们就强硬,皇帝软弱,他们就软弱,甚至于在大明朝还发生过锦衣卫指挥使被文臣给活活打死的事儿。
洪承畴不一样。
这种人注定了不会去加入锦衣卫,但是在文臣系统里面,这是一个跟温体仁很像的角色。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温体仁还要可怕的多。
毕竟温体仁还有些底限,还要脸。
而洪承畴是完全没有底限,完全不要脸的搅屎棍——通过他在陕西杀俘一事上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现在,洪承畴捏着笔也开始犯难了——究竟怎么写才会让皇帝陛下重视,而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给摘出来。
这封奏章,只要自己写了,这事儿自己就永远摘不干净,而在最次的冲动褪下去之后,洪承畴也踟蹰了起来。
但是不写,又如何突出自己的用处?如何让皇帝陛下重视?
这是一个问题。
洪承畴的奏章,最后还是没有写,反而是安顿之下之后,又去了永定门附近。
这一回,洪承畴决定玩一玩走访的路子,看看民间对于火车这种玩意的反应如何。
但是结果有点儿出乎洪承畴的意料。
一开始听说火车这种东西拉的多,方便了百姓以后,大家伙儿都是持着赞成的态度的。
但是当听说以后可能就会少征徭役了之后,百姓们的脸色就变了。
不征徭役?
这要是换成崇祯皇帝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这都是妥妥的仁政。
毕竟没有谁喜欢自己白干活,还有可能耽误自己家的活计。
可是现在是崇祯皇帝当家做主,这徭役可就不像是以前的那样儿了。
首先就是干活有钱拿。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当干活能拿到足以养活自己一家的银子时,还有什么活是不能干的?
而不征徭役,就意味着这份工钱拿不到了。
这可不行,这是关乎一家子能不能吃饱饭甚至于有没有肉吃的大事儿,不征徭役可不行。
直到洪承畴表示这也是自己的担心之后,才算是被周围的百姓们给放开。
上午进的京城,安顿好之后,洪承畴就在永定门那里枯坐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
就连吃食都是吩咐管家给买过来,在永定门那里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