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进了京城,眼里都是豪门权贵,说不定,普通人家反而有好男孩呢。‘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慕容博其实也挺聪明的,他要是从小和哥哥那样长大,现在怎么还会是那个样子?肯定也能够独当面了。”
丰娘不说话了,但却不像以前那样,把别人的请柬退回去,而是开始挑选些书香门第的人家走动。
做京官的,哪个不是浑身上下都是由神经细胞做成的?丰娘的举动,立刻就让人扑捉到了异样的信息,给她下帖子的清贵人家多起来,还有媒人上门,给燕然提亲,多数是六部的尚书侍郎那样的人家。
丰娘还真遇到好几个长相气质都不错的男孩子,有的是秀才,有的还不是,但他们在京城,都有些小名声。
这些人家都信誓旦旦,自己的儿子下场定会考,到时候便向杜家下聘,丰娘不那么焦急了。
就在这时,大理寺卿的内侄进入了丰娘的视线,他和杜英睿同岁,也和他样考出过小三元,考举人时,据说成绩也非常好,但考官却说他年纪太小,性子不定,进入官场就毁了,考官还把黄夫人的哥哥和侄子起叫到府上,语重心长地解释了通。
南方比北方化氛围浓厚,每年春闱,南方学子都比北方考的人数多,而且,名次也靠前,杜英睿在南方省份,不见得能考出小三元来,他是秋闱第三名,春闱也才勉强入二榜,而南方考举人前三名的年轻人,春闱发挥正常,多数都是百名之内的。
昊天朝才十三个省。
大理寺卿黄夫人拿着侄子写的章给丰娘:“杜夫人,杜大人和令郎父子同登科,美名天下扬,我侄儿倾慕已久,可惜素不相识,不好叨扰。嘻嘻,这是我侄儿写的章,杜大人有空了,给掌掌眼,看看他应该在哪方面加强学习。”
丰娘看不出好赖,只知道读起来言语通顺舒畅,她回家给了丈夫,杜仲德每看篇,拍下桌子,最后给老婆的结论是:“这是状元之才啊,即便运气不佳,那也必入榜。”
“前三甲?”
“嗯,章才气逼人,就不知道品行如何了。”
“黄夫人说他侄儿极孝顺,为人也谦和,长相嘛,本来也不错的,就是咱然儿个子高,把她侄儿比得不高了。”
“这算不得缺点。”杜仲德更喜欢读书人,以前,给燕然提亲的,都是丰娘和护国公夫人操心,这个黄敬国,他亲自打听了番,回来时,就差把人夸成朵花了。
护国公夫人问丰娘:“这孩子家境如何?”
丰娘道:“没问,然儿说了,只要真有能力,不差钱的,若是无能之辈,金山银山也会折腾空了。”
“可也不能太差了。”
杜仲德道:“家境般,听说是个县城里的小财主,有几间铺子,不算富贵,但也衣食无忧。”
护国公夫人有些不满意,但她也不好替妹妹家拿主意,只是规劝丰娘,不要棵树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