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撇嘴道:“其实你们就是想让我去问林姑父。”
冯紫英嘿嘿一笑。
贾环这些日子天天往林府苏府跑,也不在乎多跑一趟,便喊人拉马出去。到了林府,见林海又在花园子里拿着剪子在修剪花木,道:“先生,你当真闲!”
林海手中不停,口里道:“我也没什么公务可做了,朝廷眼看着也难开科举,让你写文章也没什么用。不若伺弄些花木的好。”
贾环忙凑上去将冯紫英所言说了一回,道:“贤王头疼的紧,不知该如何是好。”
林海哼了一声:“与我何干。”
贾环问道:“先生可有主意?此事干息到天下举子呢。”
林海摇头道:“我能有什么主意。保不齐天下自此百家争鸣,也未必是坏事。只可怜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言罢颓然一叹,撂下剪子犯愁。
贾环在旁也劝不了,托着腮帮子想了半日,问道:“姑父,您看这样成么?藩王既然是藩王,岁贡总是要的吧。让他们每年交岁贡来供着三省六部。”
林海哼道:“他们肯给么?”
贾环道:“不然也没旁的法子了,只是须得由朝廷给各位王爷去书信商议此事。还有科举,弟子看仍是要办的。”
林海道:“对贤王而言,自然是科举的好。朝廷照常科举,颜面与威仪皆可存。却不知王爷们肯用否。”乃摆了摆手,不再提此事了。
过了两日冯紫英又来荣国府问贾环可去见过林海了,贾环便一五一十的说了。冯紫英失望道:“林大人也没有主意么。”
贾环道:“只是昨晚我忽然想起许多年前琮儿的一番话,仿佛有些道理。”冯紫英忙问什么话,他道,“其实朝廷官员与寻常的商铺的掌柜差不多。官员替朝廷做事,朝廷给他们俸禄。做的好的升职涨薪水,做得不好东家便将他辞退。那些贪赃枉法的一如掌柜的中饱私囊。若这么看,科举不过是个考试,考取了便是此人可以当掌柜。在哪里当掌柜都成。但凡诸位王爷也能这么瞧,必是愿意要朝廷派去的官员的。”
冯紫英一听这话就笑:“既然许多年前,那会子琮儿愈发小了。这话显见不是小孩子说的,又是江南七怪中哪一位所言么?”
贾环惊道:“哈?你也知道江南七怪?”
冯紫英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贾环心知他必是误会了,也不肯说明白,忙在旁陪着傻笑了几声。冯紫英想起司徒磐说江南七怪中有一位是商人,愈发自信起来。乃又道:“只是俸禄?”
贾环道:“俸禄自然是给谁干活谁给钱。干的好的诸位王爷愿意给涨俸禄也使得。谁治下太穷给不起俸禄,就别怪人家不愿意去替他当官。”
冯紫英道:“办一次科举实在费事,若皆是替旁人选士,何必费这个力气。”
贾环笑道:“冯大哥此言大谬!虽是替旁人选士,选谁却是朝廷说了算的。被选上的,哪怕他在辽王手下干活,心里难道不记着自己的恩师是谁?再者,我林先生也说了,对贤王而言这科举还是办的好。实在论起来贤王与其他诸位没多大差别。能拿到替诸王选士之权,已经很不得了了。他不想要,准保有人想要。今年事儿多,明天拿这个当借口不办科举还罢了。若四年后还不办,信不信立时有旁的王爷会跳出来办?若是他们联手办起来,贤王这个亏可就吃大发了。”
冯紫英闻言连连点头:“你说的是。”
他遂回去将此事一一回给司徒磐,另一头贾环也写了急信往南边去了。
过了两日,贾母因想起一件事问贾环,打发人来找他,赵姨娘回说是“去苏先生家了”。贾母登时想起苏铮已经回京了,忙命人在门口守着贾环,他一回来便喊去见他。
贾环回府在门口看见琥珀,于马上长叹一声,跳下来问道:“老祖宗又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