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进场时便自信满满,与两个同窗好友互视而笑。往年秋闱,搜查夹带的作弊的最严不过,今年却稀松的很。只怕不是四姐夫的人搜不出那些小纸条子,而是小纸条子于考试无用。旁人依着往年的考题去预备,怕是白忙一场。
次日正式开始第一场考试,考题是四书。第二场是五经,与早年差不多。陈瑞华毫不在意,他知道最要紧是乃是第三场。到了第三场的考题下来,陈瑞华好悬当场笑出声。那考题是:城市人口日渐增长,使得城市生活垃圾大增。工业化带来大量产品的同时也带来大量工业垃圾。请试着出策处置大城市之垃圾处理问题。
只看这些文字便知道,不会是个儒生出的,且文风语气与大佳腊报纸一模一样。陈瑞华暗想,这题目九成是他四姐夫出的。前几日他查阅台湾府的报纸,尤其是今年大佳腊的报纸,委实找到了些政事堂大员们无法处置之事。垃圾处理便是其中一条,大佳腊周报曾多次为此撰文。
大佳腊政府想推行垃圾分类,即:将垃圾分成有机的和无机的,分别处置。或是送入农家做肥、或是放入砖窑烧灭、或是打碎入混凝土、或是回收做他用。偏少有百姓愿意费那个神,艰难的很。
陈瑞华当时便想着,保不齐乡试考题会是这个。不曾想让他猜到了。乃提笔思忖了会子,才刚在稿纸上写下几个字又划掉了——文章锦绣,前头两场的答卷他都做得不错。这第三场的卷子想必是要进议事堂的,那些人爱看干货。遂洋洋洒洒写完卷子,志得意满头一个交卷。考官诧然,收了卷子细看了他会子。陈瑞华冲考官作了个揖,回头张望几眼,旁人悉数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
又让他猜着了。第三场的卷子委实送入了政事堂。因考生过多,自然不是都送进去,而是挑了一大摞。政事堂大员们每位分到了一叠考卷,各自查看。
忽听有人拍案道:“这考生有意思。”
众人皆埋头阅卷。贾探春听出是丈夫陈森的声音,头也不抬道:“莫打扰旁人阅卷。”
陈森道:“这考生当真有意思,你们也瞧瞧。他文章头一句是:晚生曾读《大佳腊周报》。”
探春不觉放下手中考卷:“然后?”旁人也纷纷抬起头来。
“他先将台湾府试图推行垃圾分类而举步维艰之状描述一遍,后头是自己的建议。”陈森环顾众人一圈儿道,“他建议强推。不分类的人家,罚,重罚。罚一阵子自然好了。比起早年的苛捐杂税,这点子事儿算什么?”
众人互视了会子,詹鲲拍案道:“这主意分明是我先提的!你们都不答应!我说先宣传一阵子,比如半年。从某日开始不分类的便罚。比他这个还周全些。”
贾琮举手:“我不知道!我大概不在岛上。”
詹鲲指林黛玉:“便是你死活不肯。”
林黛玉笑道:“我想着宣传一阵子、在学校推广一阵子想必能成。谁知这么些年了分毫无用。也罢。既如此,不如试试。”
正文 第811章
往年, 乡试放榜皆是在贡院外头张贴。今年出去贴榜之外还在《燕京周报》上登出了榜单。《燕京周报》做了一期乡试特刊。除去举人名录之外,还刊登了前十名的三场答卷。除去解元陈瑞华的第三场答卷之外,其余二十九篇文章皆附上了白话文翻译。而陈瑞华之第三场答卷本身就是白话文。明眼人开始察觉, 燕国朝廷要推白话文了。
陈瑞华乃齐国府子弟。陈大老爷前阵子输了徐家的官司,好悬憋出病来;闻听侄儿中举,欢喜得了不得。遂命大摆戏酒。陈瑞华忙说:“才将将中个举人, 算不得什么。转过年去便是会试,待侄儿中了进士再松快不迟。再说,侄儿也没那许多功夫应酬, 还得温书呢。”陈大老爷听罢连赞他懂事,遂只粗略设下酒宴、家里略庆贺一番便罢了。陈大太太松了口气:家道艰难, 早已不能如早年那般奢靡了。又使人快马赶往吴国报信。
九月底,陈瑞文从吴国回信, 命族弟好生温书、明年好生考春闱殿试,务必高中。吴国很快就会是他陈瑞文的天下了, 到时候可以给族弟安排个好前程。陈瑞华淡然一笑, 将书信置诸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