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好好的儿子突然就生了重病整日与病床为伍,哪个当父母的能接受的了呢,这位大爷难受归难受,还是很快就找到了适合一家人的解决方式,没有因疾病和贫穷就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一单一单跑街串巷挣医药费。
毕竟救急不救穷,生重病的人家显见得一时半会儿是还不上钱的,大爷做出这样的决定,虽则辛苦,但是他们一家人想必比背负欠款心里要更踏实些。
虽然有点不厚道,但是冯玉芬还是很高兴苏云彦因为这件事得到了一些触动和改变,虽然就工作了两个月但是毕竟和以前上学的环境丁点不一样,现在这孩子看上去学生气没有那么重了,比以前更沉稳了些。
当妈的高兴孩子有这样的改变,苏云彦自己辞工之后回想了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也有不少感慨,最后将暑期工的感悟全都写了下来变成了报纸上的豆腐块,拿了稿费之后又买了些礼品去医院看望了一次大爷的儿子,毕竟要不是因为老大爷的刺激,他十有**是坚持不下来的,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了。
冯玉芬对于苏云彦的决定大力支持,孩子有善心当然不能打击泼冷水了,听说了这父子俩都在医院住,家里老太太身体不太好也只能偶尔过来探望搭把手之后,她干脆炖了锅汤让儿子一起带去,多少能补充点营养换个口味,总比一直吃医院食堂或是馒头烧饼的强。
至于儿子后来跟这位一直与病魔做抗争的李响成了朋友,学业生活上得他帮助良多,就实在是意外之喜了。
与苏云彦可称得上顺风顺水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李响的人生轨迹中总少不了自己与命运的抗争,其心性之坚韧是苏云彦远远比不上的。
李响小时候家里就穷,一直穷了好些年,倒不是李父李母人懒,而是李母也是个三天两头吃药看病的弱身子,重活根本干不了只能做些轻省的活计,夫妻俩甚至只有李响这一个儿子,这在注重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农村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家里既穷又人丁不旺,平日里自然会遇到不公与欺负。
李父倒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然而要是离了家,估计娘俩个连饭都吃不上嘴,只好一门心思在家里种地四处寻摸散活挣钱。李响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小时候和笑话他的大小孩子吵嘴打架,上学之后就开始发狠玩命地读书势要压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一头。
后来果然一路读进重本,不仅没要父母给钱,年年奖学金甚至还能给家里添置点东西,等到毕业顺利进入大公司奋斗几年之后拿了高薪,家里日子也早已得到了改善,这样的际遇对于贫穷的农家来说是实打实的鲤鱼跃农门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