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也听过几次这样的议论,他并不在意:读书读傻了,总好过伪君子、假正经。比起与同僚们一起扯有的没的,他更愿意与那些读书有成的人交往。刚开始的时候,他因为脑子里的东西不成体系,又没有同窗之类相助,很是吃了些亏,让人挤兑得快几乎站不脚。
可那也是几乎。想想一个在工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干站了一个时辰都能挺过来,不过是几句冷言冷语,他还能真受不住?
不过是示人以弱罢了。他得让那那些读书出身的人知道,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正途出身,所以自己有自知之明。可是贾政是谁,他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在这个时代还真是无人能敌。对别人提到的书籍,他看过的能说上几句,没看过的下次也能说上几句,别人能看不出来他是背后下了苦功夫的?
一个有自知之明、还肯下功夫弥补不足的人,还是能引起别人的重视与尊敬的。这份尊敬,又因为贾政现在任职于工部,分外强烈。
不是那些读书人太现实,对着个有官职的人就卑躬屈膝,而是因为工部在真正的读书人看来,就是一个蝇蝇苟苟的地方——谁让它与钱财之事沾染太多!要知道这个时代所以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不是因为读了书可以做官?做了官之后就放下书本,拜身钱权的人还少了?
所以入朝为官的,就是正途出身的人进去几年,也会言必孔方兄。可是贾政,一个非正途出身的人,在工部那样的地方还能坚持读书不缀,可不就显得分外难得吗?
就凭这个,真正的读书人,更愿意与贾政交往了,贾政接到的文会帖子,比他前面三十年接到的都多。于是又有另一种声音在工部传开了,那就是贾政不务正业。
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贾政是工部的官员,不是翰林院的学士,也不是国子监的博士,天天参加文会,可不就是不务正业吗?
听到这样议论的贾政,微微一笑,不反驳、不表白,把自己该负责的平安州的军需点验、拨付做得很扎实。就是在工部任职了几年的官员,也没有他做得那么扎实。说来原因很简单:贾政不贪钱,又事事亲力亲为。
他不是不知道点验可以收商人个红包,也不是不知道拨付时驻军要给些孝敬。这样的钱,一般都有个定数,贾政不能拦着别人发财。可想要额外给贾政送钱,他就不收了——真以为他读书读傻了,不知道凡是额外给钱的,不是货物有毛病,就是希望多拨付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