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鸡要是发生鸡瘟了怎么办?”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砸过来,白富贵的神情严肃:“陈同志虽然是西梁村人,但她也算半个大河村人,她母亲是咱们村的,外婆也是咱们村的,李家的户口还在村里。”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陈曦没理由不帮助自家人,若是她哄骗大河村的人,自己的舅舅家就会生活不下去。
这是个出门还要靠介绍信的时代,也是个村民抱团谋发展的时代。
任何一个脱离集体的独特个体,都会遭到排斥和打压。
“至于养蚯蚓和养鸡,这是之后考虑的问题。”白富贵咳嗽一声:“我现在就问,有多少人愿意参加,咱们少数服从多数,若是人数超过六成,我就去县上申请资金!”
有人出主意,还有国家能垫资。
大河村的人们蠢蠢欲动,他们羡慕西梁村啊,听说西梁村今年过年,家家娃娃都穿新衣,家家都有肉吃。
不少大河村的待嫁姑娘,都不考虑本村的小伙子了,一心想嫁到西梁村去享福。
这才多久,这才半年啊!
有人举起手来:“俺要吃肉,俺愿意办厂!”
一石惊起千层浪。
是啊,每个人都想吃肉,像西梁村一样大口吃肉。
又有人举起手来:“办完厂子俺家娃是不是就能去上学了?要是俺家娃子能去上学,俺就同意办厂!”
上学!对,要让自家的孩子上学。要像西梁村的孩子一样,在村里上学,去县里上学。
“我要娶媳妇儿,我要挣大钱!我同意办厂。”
“俺要给俺爹治病,俺愿意办厂!”
娶媳妇儿,挣大钱,给亲人治病……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大河村人民的刚需。
更多的人你追我赶的举起手来,场面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人数从最开始的三成增加到五成,后变成六成、七成、八成……
八成。
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没举手。
这是一群保守派,他们不想自己的生活接受任何一点动荡,所以宁可忍受饥寒交迫也不愿意改变。
白富贵直接忽视了他们,反正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出来扯后腿,但只要大部分人都同意他的提议就好了。
他伸出手,示意大家安静:“既然大部分人都同意了,我就去找陈同志说项。她明天就要回省城了,我们要尽快把这事儿定下来,然后拟定一份计划书递给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