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王的仪式在厨房,一早上吉时的时候,萧沐仁带着呦呦,呦呦抱着包裹好的儿子,从正房去了厨房。
在厨房的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贴着一张灶君神像,灶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夫妇,两个神位居画像中间,男的穿广袖蟒袍手捧一卷“奉本”,女的则是凤冠霞帔双手揣在袖子里。
灶神夫妇的身侧还分别站着两个童男童女,手里分别端着一盘金银珠宝一盘水果点心。除了童男童女之外,还有两匹马作为他们升天的坐骑。神像不知是版画印刷的还是找人画的,竟然还算精致,就连灶王爷的胡子丝和灶王奶奶额头上的皱纹都看得清楚。
在神像两边还有一副对联,用正楷字写的“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因为要送灶神上天,在灶神画像前还摆了贡品,比如糖瓜和麻糖。
糖瓜是一种做成了南瓜形状的糖,主料是小麦和大米,麻糖则是用糯米、芝麻、和绵白糖等制作的切成方片的片糖,这两种糖都是特别甜特别黏的。供上这两种糖为的是让灶神夫妇吃了之后,嘴甜一些能多说些自家家的好话。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两种糖都特别黏,希望灶神夫妇吃了之后,嘴巴能紧一点少生一些是非。
除了糖瓜和麻糖,供品中还要有做成金银元宝样的点心还有水果,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萧沐仁带着呦呦和孩子在灶神前跪下,先磕了三个头,呦呦抱着孩子磕头不方便就弯弯腰。之后萧沐仁接过小荣子递来的香烛点燃后插在香炉里,接下来就是倒了三杯酒洒在画像前,而且是一直从灶台前洒到厨房门外,最后是为灶神坐骑撒马料,也是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这些仪式都结束后,萧沐仁亲手将灶神神像拿下来放在火盆里烧掉,一边烧一边念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灶公灶母多辛苦,来年再送两斗谷”等民间俗语。
灶神神像烧尽后,整个祭灶仪式就算结束了,一直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就可以了。正常来说设新神像的时候也应该由萧沐仁主持,不过萧沐仁除夕不在家,这就没办法了,只能呦呦带着儿子来。
祭灶结束后,一众人才散去,厨房开始忙碌起来,一大家子近百口人,还没吃饭呢。
小年和大年是一样的,也要吃饺子,因为是给灶王爷送行的,就是所谓的“起脚饺子落脚面”。为了迁就萧沐仁,呦呦把晚上要吃的饺子提前到了中午,把中午要吃的铜锅涮肉推后到了晚上。
饺子上羊肉馅的,羊肉是昨天新到的,一到了就被厨房挑了大腿处的肉躲了馅子,三分肥七分瘦,和出来的馅子特别香,煮出来的饺子更香。
饺子热气腾腾的,盛在盘子里放在桌子上,呦呦和萧沐仁分坐两边,小和和躺在小木床里“啊啊啊”地叫着,似乎在表达对父母吃好吃的没有自己的份儿的不满。
“你也想吃?”萧沐仁夹了一个饺子在儿子眼前晃了晃,“等你长了牙再说吧!”
呦呦看他夹着饺子在小木床的半空上晃,吓得她胆战心惊的,刚忙用手接在底下,“你可小心点,掉了烫着他怎么办?”
“掉不了,夹的牢着呢。”萧沐仁说完了似乎也想起来之前木头兔子脱手的事了,于是就笑笑收回了手放在碗里蘸了绵白糖吃掉了。
说起来,萧沐仁这个毛病呦呦也是最近才发现的,他吃饺子竟然要蘸白糖。呦呦听说过吃饺子的时候要蘸醋的就蒜的,也听说过放辣椒油放孜然的,但是吃饺子蘸白糖这个习惯还是头一回听说。
所以每次吃饺子的时候,听到萧沐仁跟丫鬟说“去厨房拿一碟白糖来”的时候,呦呦聚会露出嫌弃的表情,然而萧沐仁却从来不在乎,依然吃的不亦乐乎开开心心。
用完了午饭,虽然萧沐仁十分想再陪着儿子再睡一次午觉,然而时间不再允许,只能收拾好行囊换好衣物骑马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