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苇糙本就是当地糙生糙长的,林仲仁拿它们做凉席,本就是无本的生意,当地人农闲时,在家里也是闲坐着,有了这个挣银子的机会,都巴巴的赶了来,就害怕一时间货满为患,林家要是吃不了那么多的货,反而会在这一行坏了名声,虽然还可以搞批发,但这桩生意毕竟才是第一年,还要看看行情再说。林仲仁事先言明交货的截止时间,等于是提前防范。林倾宸直笑自己是操心操惯了,居然连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爹爹都不相信了。
接下来,一切事情都按照林倾宸知道的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聂家二表哥聂涵在四月中旬带着几箱子书和一个侍从住到了大伯林伯涛家,除了初一十五过来给二房请安以外,其余时间不是在自己院子里看书,就是被林伯涛叫去考校学问,倒是个心无杂念的年轻人。
而另一方面,林仲仁新引进的凉席凉枕在京城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中卖得脱销不说,就连林倾宸出谋划策,皇长孙提了几次建设性意见的杂志也是一期比一期火爆,但是有一个人却随着天气渐热,以及林倾宸越来越深居简出而变得脾气火爆起来。
第八十五章 表情(上)
长生抬眼看了自己的主子一眼,见他一脸深沉,丝毫看不出喜怒来,心下有些着急。
自从进入四月以来,西南地区出现怪病的传闻就已经传到了京城,只因朝堂之上最为关注的是收复邻国侵吞天邺王朝的国土,再加上呈上来的简报语意未详,众人皆以为西南像往常一样,又出现了灾情,只是适当的拨了一些款项,让当地官员自救。
西南地区,距离京城有千里之远,谁料想这一道皇命下来,意思就完全变了,当地的老百姓只知道,天邺王朝的皇帝荒yín无度,大肆铺张的给皇子们选妃,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一时间怨声载道,烧杀抢掠大肆盛行。
正在这时,以当地纪氏和程氏两大巨商为首的富商们,慷慨捐出大量的粮食和药材,帮老百姓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只是这纪氏和程氏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居然用当地百姓卖身三年的文契作为交换条件,虽然这件事有些匪夷所思,但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一个个都萎靡不振,生命迹象越来越弱,而朝廷又不管不顾,别说是签三年文契了,就是签死契,只要有口饭吃,他们都愿意,一时间之间,西南地区的老百姓,只要是自由之身,家境又不好的人家,都签下了三年卖身契,有的全家都签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每个月可以多领到一份口粮。而这些签了文契的老百姓,并不是白吃饭的,而是按照村落的远近,都让人挑头管理了起来,什么时候做什么活,都是有条有理的。
起初。老百姓还害怕这样做只不过是富商们想博取好名声,给自己一两次吃食,等到了粮食出产的季节,就不会再管他们了,谁知道每个月固定的日子,就会有专人负责分发粮食和一些成品药,从来都没有拖欠过,再加上老百姓的病症慢慢得到了控制,西南地区竟然也呈现了稳定的局面。
当地官员自是要将这顶高帽子带到朝廷头上,直接上表将当今天子恩泽天下。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功绩说了个天花乱坠,更代表当地百姓,向弘帝表示最崇敬的感恩之心。
弘帝一高兴。将当地官员普升一级,以示嘉奖。
西南地区的问题就这么悄莫声息的解决了,邻国的粮糙也早就准备好了,只是金萨国与天邺王朝却又生了嫌隙。原因无它,就是弘帝即位多年以来。疑心越来越重,老是害怕有人夺自己手中的权利,太子立下多年,却从未给他真正的实权,每日跟着上朝下朝,然后代表弘帝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
近日。太子接到暗报,说是拥有天邺王朝最多书院和涉及商道的文家,跟金萨国的世代功勋文家大有干连。估计这么多年来,文家的迅速崛起跟金萨国也有密切牵连。太子殿下接到这个暗报后,一直坐卧不安,连夜觐见了弘帝,不敢隐瞒半分。起先弘帝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来召集朝中重臣前来商榷。又派人暗中查访,这才知道是一场误会,天下文姓之人多了,哪能就这么凑巧呢。而且这文家要是跟金萨国的文家有关联,又为何不在金萨国大力发展书院事业,反而要将精力和财力花在天邺王朝的百姓身上呢?
经此一事,弘帝觉得太子殿下做事太急躁、不够稳重,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识人的能力,命其在家闭门思过一个月,好好反省一番。